肢体麻木、视物模糊,4个病例说清这个病阶段性关键问题
38岁女性,腰腿疼痛、疲乏;35岁女性,肢体麻木;27岁女性,反复肢体麻木,出现视物模糊,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29岁男性,下肢乏力,行走受限,长期治疗2年后擅自停药复发?。这4例患者都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以下简称为MS),但分处早、中、晚三个阶段,临床又该如何应对?一起来看看这4个病例吧!
阶段1:首次发作!MS?
l 病例1:这是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磊教授的患者,38岁女性,因「腰腿疼痛、疲乏4月,加重1月」就诊。根据不完全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以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影像学表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相关结果,鉴别诊断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以下简称为CIS)。
病例2:这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贾冬梅教授的患者,35岁女性,因「双手麻木16天,腹部及双脚麻木12天」就诊,同样通过1次临床发作、影像学无空间多发性(幕下)等特点目前诊断为CIS。
85%~90%的MS患者以急性或亚急性CIS为首发表现,30%~70%的CIS最终发展为MS,如何尽量避免CIS发展为MS,如给予早期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以下简称为DMT),是临床上需要重视的问题[1]。

图1 病例1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图2 病例2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阶段二:新诊断MS
病例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教授的患者,27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肢体麻木9月,左眼视物模糊2周」就诊,头颅增强磁共振示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脱髓鞘缺血灶。
患者诊断为MS(复发缓解型),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xpandeddisa bilitystatusscale,以下简称为EDSS)3分,采用分层治疗,急性期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缓解期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为主要目标,使用DMT药物特立氟胺,出院时EDSS评分1分。
临床上,根据患者急性期或缓解期调整治疗方案十分重要;与此同时,MS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本例患者2021年6月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否对治疗方案提出了挑战?


图3 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阶段三:长期用药,依从性是关键
病例4:这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泽教授的患者,29岁男性,2019年因「左下肢乏力3月余」就诊。磁共振示双侧侧脑室旁多发病灶,颈髓多发异常信号灶,结合病史考虑MS相关改变。
定位定性后鉴别诊断为MS,EDSS 2分,激素冲击后,启动DMT后长期使用特立氟胺治疗。
2021年10月,患者自行停药,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后逐渐加重,无法行走。患者此次为MS复发,考虑与其停药有关,如何做好MS患者的长期管理,提高长期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也是临床上值得关注的问题。


图4 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对于上述处于MS三个阶段的4个病例,临床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那么:
Ø CIS与MS有何异同,有哪些向MS转归的危险因素,具体如何治疗?
Ø 新诊断MS治疗方案如何确定,伴有合并症的患者DMT随访方案如何动态调整?
Ø MS的长期DMT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指标,如何提升患者依从性?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观看8月19日(周五晚)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团队导师 张瑛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导师 余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团队导师 张超教授,以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导师 马建华教授带来的精彩病例,干货满满,还有多位专家进行MS机制与个体化治疗、DMT临床策略等相关的热点解读和10位专家教授进行精彩点评,不要错过!
参考文献:
[1]庄立. 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预测指标及治疗[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0, 17(4):290-292.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