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病人肺水肿,重症医学来相救
近期收治一慢性肾衰维持性透析病人,发生心衰肺水肿经重症医学科共同努力救治后,病情好转,转至普通科室。
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
8月13日入住我院肾内科
1、病史:患者***,女,75岁,以"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发热3天"为主诉入院。
2、现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2-3次/晚),伴怕热、多汗、视物模糊、四肢麻木,无消瘦、易激惹、恶心、呕吐等,测随机血糖27mmol/L,查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未控制饮食,自测空腹血糖波动在11.0mmol/L左右。1年半前开始注射胰岛素(来得时)控制血糖,未控制饮食,血糖控制一般。2年前于“广州中山医院”将降糖方案调整为“甘舒霖R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未控制饮食,空腹血糖波动于8-13mol/L左右。1年余前因“发热、恶心、呕吐”于我科住院治疗,查血肌酐257.70umol/L,诊为“1.2型糖尿病并1)血管病变2)肾病V期 CKD4期 肾性贫血3)神经病变;2.菌血症3.冠心病 心功能I级;4.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5.高尿酸血症6.腰椎间盘突出”,给予抗感染、降糖、理疗、护肾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调整降糖方案为“甘舒霖R胰岛素 14u 10u 8u 三餐前皮下注射+来得时 睡前12u皮下注射”,并给予“拜阿司匹林 100mg qd;阿托伐他汀10mg qd;百令胶囊 1.5g tid;尿毒清颗粒 5g tid”长期口服,期间复查肾功能缓慢上升。5月前出现恶心、呕吐不适,血肌酐高(具体不详),于“信阳圣德医院”行“右侧临时透析导管置入”,同时更改降糖方案为“门冬诺和锐 14u 8u 8u 三餐前皮下注射+来得时 睡前18u皮下注射”,因手臂血管纤细,转至“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右侧长期透析导管置入”,行血液透析至今。3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9℃,伴有食欲减退、乏力,双下肢水肿,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发病来,神志清,精神欠佳,饮食可,睡眠欠佳,便秘,少尿,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3、既往史:身体状况一般,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重大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其他接触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传染性疾病。
4、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慢性病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毛发分布正常,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包块、无眼睑水肿,结膜正常,眼球正常,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无听力粗试障碍。嗅觉正常。口唇无发绀,口腔粘膜正常。伸舌无偏斜、震颤,咽部粘膜正常,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正常,气管居中,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正常,无压痛、震颤、血管杂音。胸廓正常,胸骨无叩痛,乳房正常对称。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双侧胸部叩诊清音,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性啰音、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正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前区无异常搏动,心率66次/分,律齐,心脉率一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周围血管搏动正常,无毛细血管搏动,无异常血管征,无Duroziez双重杂音,无脉搏短绌,无奇脉,无交替脉,无枪击音,无水冲脉,无动脉异常搏动。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5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下肢静脉曲张、杵状指(趾),关节正常,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四肢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
5、专科检查情况: 血压126/63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性啰音、湿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心脉率一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6、辅助检查:(2022-07-13 本院)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心电图;
(2022-07-13 本院)血液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定量):白细胞 5.07(10^9/L) ,红细胞 2.71(10^12/L)↓,血红蛋白 79(g/L)↓,红细胞压积 25.70(%)↓,血小板 149.00(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5.60(%)↑,淋巴细胞百分比 8.70(%)↓,超敏C反应蛋白 >10(mg/L)↑,C-反应蛋白定量 89.90(mg/L)↑;血沉 43(mm/h)↑;
(2022-07-13 本院)N末端脑钠肽,降钙素原(PCT)定量分析: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22768.39(ng/ml)↑,降钙素 0.58↑;凝血功能检查正常;
(2022-07-13 本院)输血前检查(定量):乙肝表面抗原 <0.05(IU/mL) ,乙肝表面抗体 3.80(mIU/ml) ,乙肝e抗原 0.21(S/COL) ,乙肝e抗体 1.653(S/CO) ,乙肝核心抗体 0.007(S/CO)↑,丙肝抗体(定量) 0.10(S/CO)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定量) 0.05(S/CO) ,梅毒抗体(定量) 0.06(S/CO)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阴性;
(2022-07-13 本院)生化:谷丙转氨酶 6.00(U/L) ,谷草转氨酶 25.00(U/L) ,白蛋白 34.40(g/L)↓,尿酸 197.00(umol/L) ,肌酐 228.20(umol/L)↑,葡萄糖 2.88(mmol/l)↓,甘油三脂 1.70(mmol/L) ,总胆固醇 3.1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1.52(mmol/L) ,钙 2.04(mmol/L)↓,肌酸激酶 290.00(U/L)↑,肌酸酶同功酶 11.00(U/L) ,乳酸脱氢酶 184.00(U/L) ,羟丁酸脱氢酶 176.00(U/L) ,肌钙蛋白1 2.80(ng/ml)↑,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4.31(mg/L)↑,磷 0.72(mmol/L)↓,肌红蛋白 309.00(ng/ml)↑;
(2022-07-13 本院)CT:双肺纹理增多并间质性改变。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稍宽,心影增大,双侧冠脉钙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肝缘钙化灶。纵隔淋巴结稍大。
二、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 : 1.慢性肾脏病5期 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2.肺部感染 3.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Ⅳ级 4.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 2型糖尿病伴有神经的并发症 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循环并发症 2型糖尿病肾病V期 5.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7.维生素D缺乏。
三、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1、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发热3天 2、[专科检查]: 血压126/63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性啰音、湿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心脉率一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3、[辅助检查]:同上
2、鉴别诊断:1.慢性肾炎:多有长期血尿、蛋白尿或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病史1年以上,贫血早,多伴双肾缩小;2.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伴皮肤、关节、心脏及血液系统病变 肾病综合症:可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病变后发生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和或高脂血症等
四、诊疗计划:
1、Ⅰ级护理。糖尿病饮食饮食
2、计划检查项目:血、尿、粪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凝,心电图,胸部CT,彩超,输血前九项、甲状腺功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PCT、血沉、CRP。
3、治疗计划:(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完善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2)完成病情评估,防止并发症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结合病情,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护胃、降糖及对症治疗;(4)营养及支持等治疗;(5)估计病情预后情况,履行病情告知并尊重患者选择权。
在肾内科治疗3天,给予抗感染、护胃、雾化排痰等对症治疗,患者于7月15日病情加重,夜间呼吸困难,处理后效果不佳,持续氧合下降,于7月16日早9::10转至我重症医学科。
入科查体:患者呈嗜睡至昏睡状态,体温36.6℃,脉搏6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03/65mmHg,氧合70%。四肢凉,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双肺满布湿性啰音,未用听诊器可闻及明显“”痰鸣音“,”心音弱。立即给予面罩吸氧、雾化,激素等患者氧合无明显改善。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建议气管插管,患者家属同意。9:25给予气管插管,可视喉镜下去那一刻,明确诊断肺水肿,患者气管可见清水样物质(粉红色泡沫痰
?)喷出。接呼吸机控住呼吸,PCV模式,氧浓度100%,PEEp:11cmH2O。10:00与肾内透析科联系开始床旁透析。透析约2000ml液体后氧合逐渐上升,下午15:00左右氧合上升至90%。此时氧浓度调整至80%.。第一次透析量4130ml。时间20小时至17日早06:30下机,后出现血压下降,值班医师考虑透析量过多,及时给予扩容500ml.后患者血压上升。
1、入科前血气分析:在肾内科时血气分析:

2、入我科血气分析:

3:、透析约2000ml液体后的血气分析:

4、入院时肾内科胸部CT检查:2022.07.13

4、透析约2000ml后:2022.07.16日16:46胸片:

15:17分透析约2000ml后的心脏彩超:其中下腔静脉约2.4cm。

18日19:30再次进行床旁透析,共计透析约3500ml,19日下午再次行彩超检查:其中下腔静脉宽度约2.1cm未标识

18日痰培养提示:

立即调整抗生素哌拉西林4.5gq12h改为亚胺培南2.0q8h,后由透析过程中应用q8h,未透析应用q12h。
7月20日再次复查胸片:

7约21日早上预脱机拔管,及时脱机复查胸部CT检查:上午09;00开始床旁透析,11:00拔除气管插管,继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复查CT检查:

后续继续给予患者抗感染,护胃、加强营养治疗等,患者于07:23日下透析室普通透析,07:26再次普通透析后转至普通透析后转至肾内科继续治疗。以下是重要监测指标动态变化,从右往左。
1、NT-PROBNP动态变化

PCT动态变化

白细胞动态变化:

淋巴细胞动态变化

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

白蛋白动态变化:

前白蛋白动态变化:

以下是个人治疗心得:
1、主要治疗方案:
呼吸机高PEEP与床旁血液透析、抗生素、营养支持。
1)、高PEEP增加肺泡压力,降低肺水生成;
2)、床旁血液透析脱水是治疗心衰、肺水肿关键因素;
3、感染作为心衰常见诱因,根据药敏培养适时调整抗生素应用,去诱因;
4)、插管后营养支持做的不够,主要医院没有肠内营养制剂,插管期间肠内营养主要以奶粉为主,又要监测入水量,这也是转普通病房的一个因素。
2、水肿与肺水肿:
1)、水肿指的是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发病机制主要由以下3种,1、静脉流体静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淋巴回流障碍。(病理学第三章第六节)。
2)、影响肾小球滤过有以下几类因素: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2、囊内压 3、血浆胶体渗透压 4、血浆流量 5、滤过系数 (生理书第八章第二节)
由上述内容可见水肿是围绕以毛细血管为中心展开,组织间液与毛细血管液体始终不停交换,组织液生成增多和消除减少都会导致组织水肿。
肺水肿影响氧合因素:
3、为什么会肺水肿而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1、血气屏障由:肺泡表面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上皮基膜、间质层、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层共6层组成,此次肺部感染明确,可能由于细菌产生物质对上述1种或几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肺水生成增加,清除减少
2、各个组织抗水肿能力不同,肺组织结构疏松,
3、心脏:在整个循环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没有心脏跳动,就没有血液循环,而感染是诱发心衰最常见因素;可能心力衰竭速度过快,可能组织还没来的及水肿;
4、容量负荷与心脏心功能:
不能抛开容量谈心功能,治疗过程中连续3次床旁透析,均进行了床旁彩超检查,且均进行了下降静脉近右心房段测量,第一次2.4cm,第二次2.1cm,第三次已经明显不足2cm(第三次没有记住具体数值)。(当然下腔静脉变异度对容量的评价可能更精确,具体的方法目前尚未触及)。3次床旁透析中,没2天透析1次,每次超滤量约4000ml,每天保证入液体量约1000ml,包括口服饮食。因为肾衰病人没有尿量,所以,只能从透析中拉出液体,每天还要给液体,口服液体,每2天机体约减少2000ml液体,加上心功能好转,所以尽快拔管,恢复肠内营养。所以我一直认为心功能要与容量负荷相匹配,好比同一个人,正常的心脏下患者无明显不适,假如换上一心衰的病人心脏,此容量是不适合的,可能需要减少容量负荷,或许需到正常人休克状态下的容量才能与此心脏相匹配。
5、感染与抗感染:
最近治疗了很多病人,对感染有了自己的想法,微生物在地球尚已经存在了35亿年,而人类出现不过几百万年的历史,不要妄想以人或抗生素毁灭所有细菌,人并不是单一的细胞相加的结果,人类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表皮等都存在大量的细菌,人更像我们高中所学的生态系统一样,需要各个细胞的齐心协作,保证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转;就人而言,可以这样划分:1、人体各个脏器细胞,2、淋巴免疫系统细胞3、人体寄生的有益菌体 4、人体有害细菌,其中每一类的群体的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也就是患病。在人类发明抗生素后,相当于增加了一方势力,进一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上是个人想法。勿引。
6、监测与动态监测
重症监护室花费巨大这是一方面因素,动态监测上述监测结果,评价阶段性治疗效果,对下一阶段治疗进行指导,以下是各个监测指标的临床相关意义:
1、NT—PROBNP:BNP是在心室壁受到扩张或牵拉时由心脏合成的一种肽类激素,心肌细胞合成其含有134 个氨基酸的前体多肽,后被剪切为含有108个氨基酸的proBNP和信号肽,在分泌过程中,proBNP进一步被分裂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T-proBNP 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BNP,二者产生的比例为1∶1。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主要通过利钠肽受体(NPR)介导。而NT-pro BNP 无生理活性。
BNP主要通过位于肝脏、肾脏和血管内皮的受体清除,部分经肾脏清除;而NT-proBNP则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清除,因此 NT-proBNP 受肾功能不全的影响更大。
由上述及检测的、NT-PROBNP动态变化可见,患者心衰是在逐渐好转。
2、PCT: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最先从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激素,因此成为该肿瘤的血清学标志物。降钙素原(PCT)为CT的前体物,116个氨基酸糖蛋白,在甲状腺C细胞中由前体物质(141?氨基酸)脱去25个氨基酸序列而产生,随后在转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降钙素(32?氨基酸),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0-24小时,稳定性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在除甲状腺创伤或肿瘤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败血症、急慢性肺炎、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创伤等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尤其对SIRS/败血症,PCT与WBC、IL-6、TNF-2、CRP等相比是一种非常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标本,而在病毒感染、肿瘤、创伤等时保持低水平,PCT在严重细菌感染(2-3小时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症发热、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旨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PCT的高度特异性,PCT浓度和感染严重程度正相关,随着病情的控制和感染的好转其指标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而且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的可靠指标。
3、白细胞:
4、淋巴细胞:
5、C反应蛋白
6、白蛋白
7、前白蛋白
急性期反应是感染、手术、烧伤创伤等强烈刺激原诱发机体产生一种快速防御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血浆蛋白急剧变化,相关的血浆蛋白多肽系统统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APP),APP种类繁多,据统计可达200多种,正常情况下,血浆APP含量较低,并保持相对稳定,急性期反应是,不同APP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如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可升高1000倍以上,α1抗胰蛋白酶和α酸性糖蛋白等可升高数倍,铜兰蛋白和补体C3仅仅升高50%左右,此外少数血浆蛋白在急性期反应反而降低,如白蛋白,转铁蛋白。(病理生理学)
对于以上监测结果,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很形象比喻,一个国家,当经历战乱时,军队不断消耗(PCT、白细胞、C反应蛋白),后备部队持续上前线,进一步消耗,当战争继续持续的时候,军民比例失调,后备部队过于庞大,人民已经无法支持前线消耗,人民生活越来越差(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全民皆兵的状态不可能存在,当然以战养战的状态也无法持续过久(加强营养支持,外源性输送)。最终可能出现结局:1、被打败,免疫细胞下降,机炎症感染指标等都持续升高,机体死亡 2、战争相持阶段,感染持续存在,不断消耗,最终机体消耗性死亡 3、持续战争,后来形成新的机体平衡 4、战争胜利,炎症指标明显下降,军队数量下降回归到人民中,人民开始生产、建设等,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持续升高至正常。
7、转科与后续治疗
因为在重症监护室无法进行下床活动,抗感染后患者病情稍好转,已能耐受普通透析,长时间居住重症监护室,不仅浪费巨大经济,而且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营养状态持续变差,最终可能患者由于营养,机体衰竭病情进一步加重。建议转普通病房继续抗感染治疗,患者家属描述患者住普通病房后出现饮食不佳,仍长期卧床。目前主要的矛盾就是饮食困难,恶心、呕吐,食欲差,营养差,预期治疗效果一般。请大家给予进一步治疗经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