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
脊柱关节炎(SpA)或称脊柱关节病(SpAs),是一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特定的病理生理、临床、放射学和遗传学特征,其显著特点是炎性腰背痛,伴或不伴有外周关节炎[1]。这一类疾病包括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反应性关节炎(ReA)、银屑病关节炎(PsA)、炎性肠病关节炎(IBD)、未分化脊柱关节炎(uSpA)、幼年型脊柱关节炎(JSpA)。其中,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可细分为强直性脊柱炎(AS)、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
一、共识制定背景
脊柱关节炎(SpA)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炎性腰背痛,患者常至骨科、风湿科、疼痛科、康复科、中医科等各临床科室门诊就诊。由于缺乏对SpA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以致该疾病常被漏诊、误诊或延迟诊断,使得许多患者错失SpA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其病情和残疾程度加重。本次专家共识旨在规范SpA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断和治疗,为临床相关人员提供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在临床工作中,以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较为常见,故本次专家共识主要侧重于论述ax-SpA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二、最新诊断标准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具有多种症状,常难以识别,导致诊断延迟、漏诊或误诊。炎性腰背痛、肌腱附着点炎、指(趾)炎等肌肉骨骼症状,或者虹膜睫状体炎、银屑病等关节外症状,都可能是ax-SpA最初的症状。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银屑病家族史则是ax-SpA的主要风险因素。即使患者确诊为虹膜睫状体炎、银屑病或炎性肠病,仍需考虑是否为ax-SpA的脊柱关节外症状。ax-SpA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

三、临床治疗原则
在过去几年中,临床治疗 ax-SpA的主要目标是使发病的肌肉骨骼部位比如关节炎、指(趾)炎、附着点炎、中轴性疾病,以及关节外表现均获得临床缓解,或者使病情处于不活动状态[5]。ax-SpA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2],具体细化如下:

四、非药物治疗
ax-SpA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给予患者单人或集体有关病情及防治的知识宣教、物理治疗、功能康复锻炼治疗。通过患者协会、论坛和自发成立的各种患者群,能促进这些宣教知识的普及,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防治和康复锻炼方法[4]。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发病情况及所在病程阶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手段,包括:①肌肉骨骼及关节的拉伸、强化和姿势训练;②深呼吸;③脊柱伸展;④腰椎、胸椎、颈椎活动度的练习;⑤有氧运动;⑥饮食控制、忌生冷食物、忌酒[6]。
五、常规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ax-SpA确诊患者如果出现疼痛或僵硬的症状,可以使用NSAIDs药物治疗[7]。首先给予最低有效剂量的NSAIDs药物,随后定期做临床评估。对曾有或高危消化道病史的患者,为预防消化道并发症,应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降低NSAIDs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若NSAIDs药物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复发,建议继续使用原剂量NSAIDs药物来控制病情[7]。若NSAIDs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可在允许范围内适当加大剂量。若服用一种NSAIDs药物最大耐受剂量2~4周后,仍不能获得明显的疼痛缓解,可换用另一种NSAIDs药物。
对于NSAIDs药物的选择,应基于患者以往NSAIDs药物的使用史、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症,而不建议指定特定的NSAIDs药物作为首选治疗选择[8]。对于NSAIDs药物禁忌和(或)耐受性差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他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来控制疼痛。
对于病情处于活动期的ax-SpA患者,应指导患者坚持每日服用NSAIDs药物[8]。关于NSAIDs药物长期应用后,能否减轻或延缓关节软骨结构的破坏,目前尚存在争议[9]。近期研究发现,NSAIDs药物可缓解患者症状,但对于病情活动度、炎症水平及放射学改善效果不佳[9-10]。在使用NSAIDs药物时,还应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问题[11-12]。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DMARDs药物对于合并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因而合并外周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银屑病、炎性肠病的ax-SpA患者可考虑使用DMARDs药物治疗,但该药对于大多数ax-SpA患者的疗效仍存在争议[13-15]。DMARDs药物可以和NSAIDs药物联合使用,以控制ax-SpA患者症状;如果使用3个月效果不明显,可考虑更换另一种DMARDs药物,必要时可使用生物制剂控制病情。
3、糖皮质激素:
不推荐长期大量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ax-SpA;而对于合并外周关节炎的患者,可考虑采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4]。
4、抗生素:
对于合并反应性关节炎的ax-SpA患者,除参照以上药物治疗,还可考虑使用有效抗生素诸如强力霉素等,进行4周或更长时间的长期治疗,以防治由胃肠道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6]。
六、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
1、适应证: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可显著改善ax-SpA患者症状和体征,并有效延缓关节结构破坏和残疾。以下3条适应证符合其中1条,即可考虑使用TNFi治疗 :
①病情活动期≥4周,AS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2.1分或Bath-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4分;
②已使用至少2种NSAIDs治疗并超过4周,症状仍未缓解或药物不耐受,ASDAS≥2.1分或BASDAI≥4分;
③已确诊ax-SpA且症状严重,期望尽快消除症状,有条件推荐作为一线用药选择[6,16-17 ] 。
ax-SpA的早期有效治疗是抑制病情进展的关键。TNFi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并抑制其病情进展[18-19]。国外研究报道,ax-SpA患者使用TNFi联合萘普生(一种NSAIDs药物)作为起始治疗,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NSAIDs药物[20]。因此,在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僵硬及炎症病情,并结合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可有条件地推荐TNFi作为ax-SpA治疗的一线用药。
2、特殊病情患者使用的考虑:
①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2016年英国风湿病学会(BSR)与英国风湿病卫生专业人员协会(BHPR)发布了妊娠期及哺乳期处方生物制剂的用药指南,详细建议如下[21]:

②高 感染风险的患者:
例如有慢性腿部溃疡、过去12月内曾患有原发性化脓性关节炎、过去12月内曾患有假体关节脓毒血症、持续性或复发性肺部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禁用TNFi[6]。急性感染期应推迟使用TNFi。
③有结核风险的患者:
应用TNFi治疗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结核的风险。研究显示,使用依那西普的结核风险显著低于单抗类TNFi[23]。对于高危患者应作早期筛查。潜伏性结核 患者 筛查结果阳性及陈旧性结核患者,如需使用TNFi,均应进行抗结核的预防性治疗。具体筛查和预防策略,请参考《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应用中结核病预防与管理专家共识》[24]。有研究指出,曾罹患结核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是可行的[25],而并非是其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禁忌证[26]。
④乙肝患者:
乙肝患者使用TNFi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生率为1~10%。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建议,对于乙肝患者如使用TNFi治疗,需同时作抗病毒预防治疗[27],并定期检测乙肝DNA病毒量。
⑤伴有狼疮、多发性硬化症或疑似患者:
对于伴有狼疮、多发性硬化症或疑似患者,均应禁用TNFi[6]。
⑥伴有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前期患者:
对于伴有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前期患者,均应禁用TNFi[6]。
3、用药种类的选择:
当NSAID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失败时,推荐患者使用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赛妥珠单抗、戈利木单抗[28]。对于放射学阴性的SpA患者,推荐使用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瑟他珠单抗。研究表明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ax-SpA,可获得ASAS标准40%的病情改善,更可使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的放射学评分显著降低[29]。
在应用TNFi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充分评估病情,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所使用药物的优缺点。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是首批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国产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具有一定的药物经济学优势。
应用TNFi治疗12周后,需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只有在明确TNFi对患者病情治疗有效时,才考虑继续使用。具体有效标准为ASDAS下降值≥1.1分,或BASDAI降幅>50%或低至2分[28]。如果患者应用一种TNFi治疗12周后,ASDAS≥2.1分或BASDAI≥4分,则考虑更换为其他种类TNFi治疗,或者改用白细胞介素(IL)-17抑制剂治疗。
4、减停药建议及评估标准:
ax-SpA患者在病情持续缓解的状态下,即疼痛有效缓解、炎症指标正常、放射学评估无明显进展、ASDAS<1.3分,此时可以考虑减量治疗,但不建议停药[30]。关于病情持续缓解的时间,目前认为应大于6个月[7]。建议在减量过程中,每12周评估1次疗效,如病情复发,则应恢复原始治疗剂量。
七、其他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治疗
对于NSAIDs和TNFi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针对其他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治疗。比如司库奇尤单抗通过抑制IL-17来治疗SpA,该药使用16周后需评估患者的反应,只有明确有效才能继续使用,其有效标准和使用的有关问题与TNFi相同[9]。IL-17抑制剂仅有治疗AS的循证依据,而对于nr-axSpA仍然缺乏有效治疗证据。IL-17抑制剂作为TNFi治疗后的次选药物[7],在国内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未上市。
八、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ax-SpA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为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临床医生应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只有关节功能受限或畸形,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充分的非手术治疗后,仍不能有效缓解病情及发展的情况下,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6]。
1、颈胸段矫形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①颈胸段严重后凸,颈椎已形成骨性强直;②平视功能严重受限;③下颌骨与胸骨柄接近,无法张口吃饭,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④颈部疼痛剧烈且无法忍受;⑤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出现神经症状或病理体征;⑥颈椎畸形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无法保持身体平衡;⑦患者有强烈的矫形心理需要[31-32]。
禁忌证:①并发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②患有心、肺、肝、肾脏疾病,或贫血、高血压、体质差、年龄过大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③病情处于强烈炎症活动期的AS患者;④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者,应先矫正胸腰段后凸畸形,再行颈胸段截骨手术;⑤患者无法接受手术风险[33]。
2、胸腰段矫形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①胸腰段矢状面失衡,伴有无持续性疼痛性脊柱炎,保守治疗无效;②髋关节过伸功能良好,但胸腰段后凸畸形进展致躯干前倾;③胸腰段后凸畸形>50°;④胸腰段功能削弱,严重的进展性胸椎后凸畸形伴平视能力丧失,进而产生社会和心理影响[33-35]。
禁忌证:①并发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②患有心、肺、肝、肾脏疾病,或贫血、高血压、体质差、年龄过大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③病情处于强烈炎症活动期的AS患者;④合并髋关节强直者,原则上应选择畸形最严重、对患者功能影响最大的部位进行手术[31,36]。
3、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①顽固性、持续性髋关节痛,药物治疗无效;②髋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髋关节功能障碍或伴有重度关节畸形,造成影响生活 工作; ③ BASRI-hip分级提示髋关节累及3~4级[37]。
禁忌证:①各种急性炎症病变或髋部有感染灶;②伴有髋部神经性病变;③伴有髋部肌力严重不足;④伴有重要脏器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⑤伴有精神心理疾病或难以配合治疗;⑥伴有严重下肢血管性疾病;⑦伴有严重血液性疾病等。
4、手术时机的把握:
ax-SpA病情可分为活动期、慢性期和静止期。通常情况下,慢性期、静止期是手术的最佳时期,有利于避免植入假体的松动、感染等并发症。而处于活动期的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其症状、体征、外周关节都会有明显的变化,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或使手术效果不佳。至于脊柱与关节手术的顺序,原则上应选择畸形最严重、对患者功能影响最大的部位进行手术。
5、围手术期的用药管理:
①NSAIDs药物:
ax-SpA患者长期使用NSAIDs药物,可导致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增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特别是长期使用NSAIDs并加用阿司匹林时,还可降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胃肠黏膜保护功能。因此,传统NSAIDs药物应在术前停用5个半衰期,术后48小时可恢复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围手术期无须停用[38];阿司匹林除实施颅内、眼底和前列腺手术需术前停用7天,其他手术可不停用。
②DMARDs药物:
研究显示,围手术期继续使用DMARDs药物,可降低术后病情活动复发的风险[39]。比如柳氮磺吡啶在围手术期可以继续使用[38]。
③糖皮质激素:
研究表明,围手术期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增加感染风险[39]。患者应继续术前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不是给予围手术期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谓的“应激剂量 ”)。
④生物制剂:
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可能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因此患者术前应停用生物制剂。国内指南推荐术前停用2个半衰期[38],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联合美国髋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AHKS)发布的ACR/AAHKS指南则认为应根据药物用药周期停药[39]。目前并没有随机对照研究(RCT)或大型研究来证实这个问题,但有研究表明生物制剂的用药剂量与感染风险相关,血清半衰期与免疫抑制无关,因此用药周期被用来作为停药依据。详细停药建议如下:

再次启动生物制剂治疗的时机在于:术前停用生物制剂的SpA患者,一旦伤口表现出愈合征象(通常在14天左右),并已拆除所有缝线(皮钉),无明显水肿、红斑、渗出物,且无非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证据时,即可重新开始生物制剂治疗[39]。
6、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的重点在于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控制疼痛、提高运动感觉的协调能力,因而提倡早期、积极的主动康复训练[38]。
九、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关于ax-SpA诊断、治疗研究的更新非常迅速。本次专家共识结合了最新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梳理了ax-SpA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包括ax-SpA的最新诊断标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要点等,希望能给相关的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ax-SpA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促使病情有效长期缓解、抑制疾病进展、避免晚期脊柱关节畸形残疾的关键,这就是制定本次专家共识的目的。
拟定单位: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参与制定人员名单:
裴福兴、(以下按姓氏拼音排序)陈静、陈游、郭会卿、郝平、康意军、刘金洋、李涛、卢伟杰、牛维、覃健、孙铁铮、谭洪波、唐荣勇、王丹、吴强、汪雷、王祥善、肖军、肖涟波、徐卫东、余楠生、张波、张国宁、邹俊、章建华
执笔:
徐卫东、肖涟波、邹俊、余楠生、张国宁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