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帮助医生更好地选用指南

发布于 2022-08-14 · 浏览 1605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6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读后感:

3 个临床大专家发声,言简意明,句句讲到要害。就凭3 个专家的点评,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学习纠正一下,我们不正确的思维。

2022-08-14,辛老师


应用实例

帮助医生更好地选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曹彬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 瞿介明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王辰


“问题”指南阻碍临床实践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诊疗指南和共识的数量也急剧攀升。据统计,2021年中国学者发表的临床指南和共识超过1200部,但质量良莠不齐


同一领域,指南和共识重复编制的现象屡见不鲜。譬如,在肺动脉高压领域,国内外已发表的指南就超过了35部,但其中指南质量评分(AGREEⅡ评分)超过60分不到五分之一。2020—2021年,全世界编制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指南就超过100部,但这些指南的平均方法学质量得分仅有30分


绝大部分临床医师而言,既缺乏系统检索和评价指南的时间也不具备综合判断指南质量的能力面对低质量重复的指南,临床医师可能会无所适从


医师应有对指南的选择权


针对同一临床问题或主题的指南存在大量重复现象。原因有可能是编制者不知晓其他相关指南的存在或认为其他指南的质量不高、指导价值不大也可能是因为编制者想通过发布指南确立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导致指南重复编制。面对如此大量重复发布的临床指南,临床医师无法拥有全面和理性的选择权


STAR评级系统不仅对不同领域的指南共识进行了综合评价,也对同一领域和专业的指南共识进行了横向比较,并且就指南共识编制的科学性、透明性适用性开展了更加全面的评价,进而为临床医师高效遴选和应用指南共识提供重要信息和参考


编制全过程医生也应知情


指南不仅是当前医学知识的最佳总结,更是医生向患者与公众科普医学知识的良好途径。临床医师有权知晓指南编制的全过程,特别是指南编制的重要环节,譬如专家组的招募及其利益冲突的管理、临床问题的遴选及其证据的确定、推荐意见的共识程序等。临床医师对以上内容了解得越充分,就越有可能相信指南,并更愿意在临床实践和医学科普工作中应用和推广指南。


STAR综合评价方法要求指南编制者向临床医师、患者和公众充分公开和共享上述信息,进而帮助使用者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指南。


链接


《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基本情况


2021年,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共同牵头制定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全国12个学科有代表性的专家采用严格的方法,对COVID-19防控相关的关键问题进行循证,形成近100条符合我国本土化疫情防控情况的推荐意见和共识要点。


该指南在2021年1281部中国指南和共识STAR评级位列第二,总分90.1。它为中国指南编制迈向更加科学、透明和适用提供了范例,也为临床医师深入了解、遴选和使用同类指南提供了关键信息。

最后编辑于 2022-08-14 · 浏览 1605

回复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