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英肝癌和癌前病变经验方“槲芪散”。
中医学认为,肝癌的发生较为复杂,病因方面与外感湿热疫毒,内因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等有关,病机总属正气虚损、虚不敌邪,邪侵、气阻、血瘀、痰凝而成痞致积,发生肝癌。历代医家对肝癌的治疗多采用“扶正解毒”的基本理念,钱英教授也将扶正祛邪消积作为肝癌的治疗大法。
钱英教授认为,肝癌多由慢性肝病发展而来,其发生和发展与正虚邪实有密切关系。正气虚损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气滞、血虚、痰凝、湿浊、热毒等多种病邪协同作用。其基本的病机是肝郁脾肾气血虚,痰湿疫毒残未尽。治疗时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扶正主要体现在和血调肝、益气健脾、滋补肝肾。和血调肝主要以养肝为主,兼以疏肝清肝。养肝以养肝血、柔肝络、滋肝阴为主,疏肝清肝以疏肝气、清肝热、泻肝火以达到体用同调的目的。益气健脾包括健脾气、温脾阳、和脾胃等方法;滋补肝肾包括滋养肾阴、温补肾阳以补母生子,滋水以涵肝木。
祛邪包括解毒、行气、活血、化痰、祛湿等。解毒包括解癌毒、瘀毒、湿毒、疫毒等,分别采用解癌毒、化瘀毒、利湿毒、清疫毒等;行气应根据气机郁滞的轻重分别采用调气、理气、破气之法;活血包括化瘀以活血、通络以活血、养血以活血等治疗方法;祛湿包括芳香化湿、利湿渗湿、苦寒燥湿等治疗方法。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依据扶正祛邪这一学术思想,钱英教授创制了治疗肝癌和癌前病变的经验方“槲芪散”。槲芪散以槲寄生、黄芪、丹参、郁金、白花蛇舌草、莪术、水红花子、苦参八味药物组成。以槲寄生、生黄芪二味君药益气固表、补肝肾、利水消肿、扶正祛邪,两者的用量等于其余六味攻邪药的总和,充分体现了扶正法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性。臣药二味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佐药三味行气破血、消积散结;还有使药一味可解毒、消热、利胆。全方共奏益气补肾、利湿解毒、和活血散结之功。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京城名医馆名医经验集②·毕尽余生奋斗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耿嘉玮主编)。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