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ze,表层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为角膜细胞异常增殖、角膜胶原异常及排列异常所致。一般在手术后1-3个月为显著,术后6个月时逐渐减轻,很少为3级或3级以上的混浊。少数病人在6个月后出现严重的迟发角膜混浊。
角膜雾状混浊发生的因素
1)角膜切削深度 角膜切削深度增加将增加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形成的机会和可能性。
2)角膜上皮愈合情况 角膜上皮延迟愈合,上皮糜烂增加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
3)眼表功能 眼表功能会影响上皮愈合以及角膜混浊的机率
4)个体因素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与个体差异有关。
角膜雾状混浊分级
0级 角膜完全透明
1级 仅在裂隙灯下仔细检查方能发现的细微混浊
2级 在裂隙灯下较易发现的轻度混浊
3级 中度混浊,看不清前房和虹膜纹理的细微结构
4级 重度混浊,角膜不透明,不能窥入眼内结构
角膜雾状混浊的预防
1)尽早促进上皮愈合
2)改善眼表环境,可用人工泪液
3)选择好适应证,瘢痕体质患者不选择PRK
4)度数高,切削深的患者要慎重
5)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6)对于-6D以上高度近视,手术可慎用MMC
治疗:
在严密监测眼压的情况下,高浓度,高频率应用糖皮质激素眼水,可以使的角膜雾状混浊消退。
理论上haze可以通过激光再次切削,但是再次切削同样存在发生haze的可能,甚至比首次手术更重。
时间是治愈haze的最好方法之一,haze不同于角膜瘢痕,可以逐渐消退。
——摘自《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考试指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