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还能学好一门新外语吗?(九)(西班牙语)

行程到了一半,高原反应过了,月经不适感也过了,睡饱了,中转候机时,开始有离开熟悉环境,前面是未知的感觉了,心里升起了一丝担忧。好在,看到外面下雨,想到带了日常用的伞,身上冷,想到带了喜欢的外套,还想到,第一天得穿身新衣服,要烧水泡咖啡,能加糖加奶就更好了。
全西语的环境,终于来了。
过安检时,行李被要求检查,里面的零碎被拿出来。随身行李不能带玻璃制品吗?学了小半年,这时候发现组织起一句话问问为啥要没收都不容易。
出机场时再次被拦下,听懂了让我们从另一个出口出去,但现在排队的出口跟另一个出口是相通的呀,为啥要多走那十来步?不是画蛇添足吗?可是用西语怎么说画蛇添足呢?
去酒店入住,搞清楚需要正确的邮箱才能连接wifi花了番功夫,为了怕暴露隐私随便填了的错邮箱需要更改过来又花了功夫。饭钱算不算在住宿费里,能打多少折扣,喝水要收钱吗,怎么收......
人在异乡为异客,说个明白话咋那么蹩手蹩脚哈哈哈。
与之相对应的是,终于进了酒店,打开行李,把熟悉的物件一件件摆上,心里就慢慢有了着落。还有什么是比打开门就是个全新世界,关上门会觉得在家里更让中年人激动的事呢。
连着几天,白天出门摸索生存技能,晚上回来数数今天收获了什么,觉得像个远古时代出门打猎的,出门见到的都是新鲜猎物,就看能扛多少回来。
即使激动,也仍然是有漂泊感的。
直到十多天后,搬进了住处。连轴转,三天没洗澡,人和衣服都被汗泡臭了。进门先把床收拾出来,补会儿觉。然后起来洗漱,打扫卫生。收拾一会儿歇一会儿,直到把各处都抹了一遍之后,才听到房子和家具轻声说:欢迎你呀。
在一个欢迎自己的房子里,把随身带的东西摆放好,日子就舒服多了。随身带的东西不带满,留一点类型直接让新东西直接补进来,比如这次没有带洗面奶。搬过十来次家,好像这样日子过得容易顺当。
一点新一点旧。
被陌生感包围时,旧物让人温暖。缺乏的洗面奶,让人必须去融入新环境。
按照新同事教我的方法一点一点地擦房间里的所有东西,擦着擦着眼睛渗起湿意。
前辈留了自己的工作手札,还跟我说有部分是前前辈们留下的,跟我说的时候慈祥地像看着个孩子,虽然她只比我大一点点;未见过面的前辈留了很多可以自娱自乐的物品;隔壁家的前辈留了凑起来几乎全套的办公用品;这辈子大概都没有机会见面的前辈们留了一句句生活经验......
似乎每位前辈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爱海的留了海螺,爱木的留了竹杯子,爱书的留了书,随手拿的看着崭新的毯子居然已经用了十几年,那把看起来就很结实的椅子快要五十岁喽......
原来是这样凑齐了那句英语谚语呀:something new,something old,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一点新,一点旧,一点借来的,一点蓝色的)。
坐在地上,耳边隐隐地传来波涛声,似乎看见了一代代前辈们劳作的身影,屋里屋外打理好了之后,安静又沉默地去海边看会儿海。这个习惯再像传火炬一样一代代地传下来。在离开的时候又都不约而同地笑眯眯地想:给下一位留点什么好呢?
最后编辑于 2022-08-09 · 浏览 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