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外渗,你可以这样做
多数抗肿瘤药物外渗最初都可以通过非药物干预来恰当地控制。在药物外渗后 24~48 h 内建议依据药物性质选择干热敷或冷敷,冷敷温度 4~6°C,热敷温度 40~60°C,儿童患者热敷温度不超过 42°C,每天 3~4 次,每次15~20 min,外敷面积大于渗出面积。蒽环类、表柔比星等抗肿瘤药物发生外渗应选择冷敷,草酸铂类、长春花碱类抗肿瘤药物发生外渗应选择热敷。
摘自:《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077
多数抗肿瘤药物外渗最初都可以通过非药物干预来恰当地控制。在药物外渗后 24~48 h 内建议依据药物性质选择干热敷或冷敷,冷敷温度 4~6°C,热敷温度 40~60°C,儿童患者热敷温度不超过 42°C,每天 3~4 次,每次15~20 min,外敷面积大于渗出面积。蒽环类、表柔比星等抗肿瘤药物发生外渗应选择冷敷,草酸铂类、长春花碱类抗肿瘤药物发生外渗应选择热敷。
摘自:《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