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弄清了韩国的医生培养体系
虽然知道韩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和美国类似,(Medical school 3 year,Intership实习1 year,Residency住院医师 4~7year,Fellowship 专科医生1~3year,Board certification 主治医生,谷歌资料,意思是不准确也别怪我),进科室前,查阅官网发现每个医生头衔都不一样,再加上专攻医、专门医的类似称呼,依然十分迷惑,问过一些朋友,但是可能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的,所以还是自己捋顺一下的舒服,这样也能更好的一起工作和学习,知己知彼。今天来一起看一下韩国医生的养成体系。

皮肤科成立以来的所有专攻医,每年招三到两个
题外话,当然不论职位高低,见面鞠躬打招呼是千万不能少的,而且他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持着一种非常客气的氛围(每个科室氛围都会不同,国内也是一样,仅仅是个人体验 ),教授对下面的小医生也都是叫**老师,让做什么也是***拜托了,职业氛围感很强。医生、护士之间也都是相敬如宾的感觉,护士对患者当然是有耐心和亲切的,但是总是一种有距离感、分寸感的线。教授虽然会批评我,语言也比较犀利(因为我提前说过,脑袋不是很灵光,有什么做错的地方直接告诉我,不要太委婉,我可能听不懂),但是如果着急让我做什么,却已经在工作时间之外,会表示歉意,当然也源自他们本身就比较讲究这些表达,教授经常让我要考虑到别人,做事要妥帖,可能就是这种原因,当他们像韩剧里那样撕破脸的情况发生时反差会很大。扯远了,下面看看全世界都一样的,道阻且长的医学生生涯。

建议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捋得还算清晰吧,2+4+1+4=11年取得专门医(类似国内5+3+?=主治),其实2+4 =6年就取得医师资格证已经具备医生资质,可以开院或就业,为一般医(很有意思,以后继续),所以很多私立医院推医生的时候会特别标注**科专门医来显示水平。
国内规培制度的提出者王辰院士说:住院医师培训产生医生的“成品”,专科医师培训产生医生的“精品”,推导韩国,或者美国医生模式的话就是实习1年, Residency 4年相当于住院医师培训(规培),Fellowship相当于培养精品医生的过程。国内规培医生待遇因地域、科室等等存在较大差异,韩国的话据我所知实习、Residenc和Fellowship三个阶段差异不算太大,根据科室、医院等不同,平均250~400韩元/月(相当于15,000~24,000元人民币、月),大概什么概念呢,我认识的一个重点大学工科本科毕业生,进入韩国大企业斗山,第一年年薪为20万人民币以上,个人感觉他们这个阶段的工资还是可以的,当然他们如果去私立是几倍的情况,这个以后再说~
以上介绍的一般的成长路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成为医生的路径,同时,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个体系都是围绕医院进行,没有提到研究生、博士之类的学习经历,是什么情况呢?这个也下期再聊。
(非常感谢韩国医生积极的YouTube以及各种渠道的宣传经营,以上整理的信息可信度还是较高的,当然根据每个医院或者教授的不同总会有些出入,如有出入以您知道的为主)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