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早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是大脑中动脉闭塞后, CT平扫时大脑中动脉区域X线吸收值增高所致, 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在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大范围脑梗死之前的CT征象。表现一侧或两侧大脑中动脉密度高于相邻额叶及颞叶。在鞍上池层面可见自鞍旁向外走行的呈段线状的高密度影, 其密度高于同一支动脉的另一段或其他动脉, 大脑中动脉第一段常显示在侧裂内, 一般认为所显示者为动脉内血栓, 对脑梗死而言, 属于间接征象。
病例1:62岁男患,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查体可见双眼左侧同向凝视,右侧肢体肌力2级。

患者发病3小时头部CT,右侧外侧裂可见中动脉高密度影

发病后20小时复查头部CT所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片低密度
病例2:患者58岁男患,左侧肢体无力伴睡眠增多7小时入院。查体可见双眼右侧同向凝视,左侧肢体肌力0级。

急诊完善头部CT,左侧外侧裂池中动脉高密度征

入院第二天复查头部CT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病例3:71岁男患,家属发现左侧肢体无力10小时入院。查体双眼右侧同向凝视,左侧肢体肌力0级。入院后第二天患者进展,双侧瞳孔不等大,并出现消化道出血。联系外科去骨瓣减压。

到达医院时完善头部CT可见右侧外侧裂可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患者加重后复查头部CT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去骨瓣减压后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病人出现脑血管病症状和体征, 若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则基本可确诊脑梗死, 根据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的理由是: (1) HMCAS阳性病人经再次CT证实为脑梗死; (2) HMCAS在脑梗死发病后出现, 并可自行消失; (3) 溶栓治疗将血栓溶解, 随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但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的敏感性仅为71%, 因为许多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并不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提高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的敏感性有待于CT分辨率的提高和密度差异分析法的使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较高,但仍有假阳性,故根据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宜慎重。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正确诊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虽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确诊脑梗死有重要意义,对脑梗死的病因诊断并无帮助,按病因将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分为心源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溶栓治疗在脑梗死的超早期治疗方面,可作为判断溶栓效果的指标,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阳性病人常有不良预后,且与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阴性者相比出血性梗死发生率不增加,因此,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也是决定是否溶栓的指标之一。
早期诊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要除外假阳性和假阴性,如果两侧密度都增高或一侧稍高于另一侧,而临床无脑血管意外表现,应视为脑动脉硬化,其CT值一般在55 HU以下,呈条形/细眉状影,一般基底动脉密度亦同时增高,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CT值多在60~90之间,呈僵硬的杵状影,假阴性可出现在层厚10 mm病例中,考虑为部分容积效应而降低了梗死血管的密度,若改用3 mm~5 mm层扫描常可消除。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出现提示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特别是合并点状征者提示血栓范围向远端扩大病情凶险,较早出现相应缺血区脑组织的密度减低及局限性脑肿胀改变;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局部脑肿胀征的出现越早,预后越差。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的原因一般是认为血栓溶解或逐渐变成等密度变化,如复查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提示血管可能部分再通,此时易转变为出血性脑梗死,如出血量少则预后良好,而出血量多则预后不良甚至死亡,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变明显多提示梗死进行性加重。
最后编辑于 2022-07-28 · 浏览 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