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在临床非常少见,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此例患者虽然最终功能恢复良好,但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存在瑕疵,远期也还是有待继续随访,今天我们把这个病例展示出来也是希望各位老师可以从中吸取一点经验教训,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病例: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10岁
简要病史:患者从高处坠落致双侧前臂畸形、肿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外院,拍片显示双侧尺桡骨远端骨折,断端错位明显,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转来我院。
临床诊断:双侧尺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经过:入院后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指导功能锻炼,患者最终功能恢复良好。
患者从高处坠落致双侧前臂畸形、肿痛,就诊于外院,拍片显示双侧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断端均移位明显。就诊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转来我院。
我们予以折顶手法整复,小夹板配合棉垫外固定,具体复位手法参考帖子——
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保守治疗系列之一,在远折端背侧、近折端掌侧及远折端桡侧放置棉垫,防止骨折再移位。拍片复查正位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但侧位显示左侧桡骨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二分之一,右侧则是尺骨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二分之一。当时患肢手掌肿胀明显,考虑后期可以塑形,没有刻意再次整复,避免加重损伤,导致断端出血加重,加剧肿胀,影响末梢血运。
治疗近两周复查见正位上双侧断端对位对线尚可,但侧位上显示尺骨断端向掌侧成角,双侧下尺桡关节分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考虑与高能量损伤有关,高能量损伤不但导致了骨折,同时还损伤了下尺桡关节。当时对前臂旋后位固定理念理解得还不够,只是单纯加厚了远折端背侧的棉垫,希望能通过压垫纠正尺骨成角,从而纠正下尺桡关节分离。但患者因家中有事出院,之后未来复诊。
伤后近3月经多次电话嘱咐,患者前来复诊,拍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左侧侧位显示桡骨断端向掌侧成角约14°,右侧正位显示尺骨断端向桡侧成角约15°,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但患肢外观功能恢复正常,可惜当时未能留下影像资料。
以上图片摘自文献“王恩波,张立军,李连永.再谈儿童骨创伤特殊性、提倡诊治专业化[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03):161-163.”从文献中可以看到侧位成角在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还有断端即使移位程度达到100%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正位只接受5°以内的成角。
伤后近五年患者因右膝关节外伤前来就诊,随访拍片示骨折愈合良好,双侧骨折塑形良好,但右侧下尺桡关节仍有匹配不良。
但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正常。
患肢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
总结:儿童尺桡骨远端塑形能力强大,一般只要确保骨折端对线良好,对位欠佳并不影响骨折的最终预后,不必强求解剖复位而反复整复,否则容易加重损伤。
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即使骨折线为横断,依然属于不稳定型骨折,需要反复与患者家属交代有骨折再移位可能,告知签字,避免纠纷。
在双侧尺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高能量损伤时,除了关注骨折,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是否合并软组织损伤,包括上、下尺桡关节。
如果出现尺骨头向背侧脱位的下尺桡关节分离,建议改前臂旋后位固定,既可以纠正下尺桡关节分离,又可较快恢复患肢前臂旋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