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深浅感觉传导通路(附视频)

发布于 2022-07-24 · 浏览 4206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1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神经解剖的学习过程中,想必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等绕口又难记的神经传导束,是让大家比较头疼的一件事。这期帖子先把视频放在前面,重走一遍深浅感觉的传导径路,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记忆。

previewplay video


感觉通常分为一般感觉和特殊感觉两大类。一般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浅感觉,以及振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等深感觉。而特殊感觉则指的是嗅觉、视觉、味觉、听觉和平衡觉。不同于运动传导通路自上而下传导,感觉都是从下往上传导的 ,所以感觉通路又称上行传导通路。该通路可简单概括为“三个神经元”“ 一个交叉”“三条传导束”。“三个神经元”是指感觉通路由三级神经元接力传导,“一个交叉”是指在II级神经元处上行时会发生交叉,“三条传导束”指的是有3级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线”。后面介绍具体传导通路时,我们都按照上面三个特点来讲。

img

躯干四肢和头面部的浅感觉是分开传导的,所以浅感觉传导通路有2条。那我们先介绍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吧!首先,它起于躯干四肢的皮肤粘膜感受器,止于大脑皮层顶叶中央后回的上2/3。路途中经过第I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第II级神经元脊髓后角固有核,第III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其具体径路如下:皮肤粘膜感受器将躯体四肢的痛温觉及粗触觉信息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脊神经节,然后经后根到达脊髓后索,上升1-2个脊髓节段后,止于后角固有核(第二级神级元),更换神经元后,传导痛觉、温度觉的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而传导粗触觉的纤维大部分同样交叉至对侧组成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小部分不交叉,组成同侧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与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合并,组成脊髓丘脑束,继续上行经脑桥、中脑(内侧丘系外侧),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枕部,放射冠,投射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上2/3。

img
以上是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该通路的I级神经元为半月神经节,第II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脑桥核,第III级神经元为丘脑腹后内侧核。具体传导过程如下,头面部皮肤粘膜感受到痛、温、触觉后,经三叉神经传入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换元后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分为升支与降支,升支主要传导触觉,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脑桥核,降支主要传导痛、温觉,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换元后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继续上行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更换神经元后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下1/3的感觉区。

img

看完了浅感觉,我们再来看深感觉传导通路,因为头面部的深感觉传导路径尚不甚清楚,所以这里主要介绍躯干四肢的深感觉传导。该通路的I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第II级神经元为薄束核及楔束核,第III级神经元为丘脑腹后外侧核。具体传导过程如下,来自躯干和四肢的肌肉、肌腱、骨膜、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以及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将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信息,经脊神经传入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入脊髓后在同侧脊髓后索内上行,胸4以下的后根纤维组成薄束,传导同侧下半身的深感觉。胸4以上的后根纤维组成楔束,传导同侧上半身的深感觉,两者上行至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换元后在延髓的中央管前方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折而上行,称为内侧丘系,最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组成丘脑皮质束,最终投射至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及顶上小叶。

img
最后,总结了一下三条感觉通路的异同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206

4 114 2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