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术后并发症之应急预案


【1】血尿:最常见,多在1~2天内自行消失。发现肉眼血尿(或出现血压下降,但未排小便,立刻导尿观察尿色),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急查床边B超(这个可能看不出来,CT最好,但注意检查过程中风险),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心率。
a、肉眼血尿,但无血块,血压、心率无明显改变,血红蛋白下降<20%:
1)止血治疗:①生理盐水100ml+VitK1 30mg静滴;②血凝酶2ku im+2ku iv;③垂体后叶素(不建议常规选择,30u/30ml),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初始用量可稍大,6~8u/h,第2小时起根据尿色变化减为2~6u/h,直至尿色正常再维持6~8小时。
2)延长卧床休息时间至肉眼血尿消失后3天。
3)每4-6小时复查血常规,直到血红蛋白保持稳定。急性失血Hb<70g/L,有输血指征,需输血。
b、颜色较深,甚至接近鲜血的颜色,或者尿中含有血块,提示出血量大,随时有血压下降的可能,按第一步处理外,尚需:1)介入科会诊;2)备血;3)导尿、膀胱冲洗,防止血块堵塞尿路,并观察尿色变化。
c、有以下情况:①经输血、止血保守治疗6h,但Hb降低>20g/L,伴有血压降低等休克症状;②经输血、止血保守治疗1~3d仍有肉眼血尿和血凝块者;③止血药减量、停药后出血反复发作,怀疑有肾血管器质损伤的病例。应立即选择肾动脉造影,找到出血部位,行动脉栓塞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行部分肾切除或全肾切除。
d、血块刺激输尿管引发肾绞痛或者堵塞尿道造成急性膀胱潴留,可予解痉或逆行插管冲洗。
【2】术后尿潴留:术后多数患者因卧位及情绪紧张而出现尿潴留,以致相当多的患者需要帮助或实施导尿术。有明显肉眼血尿且尿中比较多血块者,易出现堵塞尿路而引起严重尿潴留,后者应采取三腔导尿管导尿及反复膀胱冲洗至患者出血终止,必要时泌尿外科处置。
【3】肾周疼痛:多为轻度钝痛,较长时间、较剧烈的疼痛可能与血肿扩大、尿路梗阻有关。对于术后出现剧痛者,或不伴肾周痛而出现双下肢内侧疼痛,或腹痛,且同时出现出汗严重者,应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及时测定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及时予床边B超检查(还是建议CT,做好沟通),确定有严重出血应及时处理。
【4】肾周血肿:多为无症状的小血肿,可自行吸收无后遗症,临床上不需特殊处理。但较大血肿可引起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腰腹痛、恶心呕吐,血压及血红蛋白下降。对术后患者出现明显腰痛和腹痛立即行床旁超声检查(CT更能发现问题),证实为较大血肿后应严格限制患者活动,必要时输血输液稳定血压,效果不好应及时外科手术处理。大血肿往往在三月内自行吸收,若继发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5】动静脉瘘:动静脉瘘是肾穿刺导致动静脉直接短路,多发生在高血压、慢性肾衰竭患者,多数能1~2年自行闭合,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只有严重的动静脉瘘出现血尿、肾周血肿、顽固性高血压、腰痛及腰部血管杂音、进行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可发现动静脉瘘,现多用动脉栓塞治疗。
参考文献:
①《临床肾脏病理学》梅长林、陈慧萍、周新津主编
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梅长林、余学清主编
③《肾病综合征》梅长林主编
最后编辑于 2022-08-04 · 浏览 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