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来袭!国自然热点-外泌体研究的解决方案
各位老师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享下外泌体的一些研究解决方案。
外泌体最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早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新宠儿。但是在1981年,外泌体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但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以表彰其在细胞间囊泡运输调控机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将外泌体研究的热度再一次推向了高潮。2020年外泌体资助项目达到两千余项。

什么是外泌体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 RNA 和蛋白质的小膜泡 (30-150nm),现今,其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广泛存在于细胞培养上清及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淋巴液、唾液、尿液、卵泡液、精液、心包液、乳汁等。1983年,外泌体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 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 。获得外泌体后,对外泌体进行标记,观察外泌体被摄取情况,再进一步探索外泌体的功能,如组织修复、肿瘤转移、代谢重建等等。
1.外泌体分离提取
外泌体分布在生物体液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提取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超速离心法,磁珠免疫法,PEG沉淀法,排阻色谱法SEC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比较常见的就是超速离心法,还有使用商业化的外泌体提取试剂盒等等。

差速超速离心法(左)分离富集外泌体以及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右)纯化外泌体流程

商业化的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流程
2.外泌体鉴定
(1)电镜:分析外泌体的大小/形态,一般多用透射电镜;
样本一般就是外泌体溶液,通过超速离心获得的样本,取25%的戊二醛11uL,加入100uL外泌体中混匀,4度固定过夜。 将样本滴在碳支持膜铜网放置3-5min,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分析。

(2)WB: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的表达;
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试验)即Western Blot,是将电泳分离后的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NC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某特定抗原的一种蛋白质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抗体活性检测和疾病早期诊断等多个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3)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及浓度;

(4)动态光散射DLS:外泌体颗粒的大小分布及其zeta电位;
(5)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和生物标志物表达;
(6)酶联免疫法ELISA :外泌体浓度定量及外泌体特异性蛋白的定量;
3.外泌体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
外泌体中携带有来自母本细胞的多种蛋白质、脂类、RNA等重要信息。外泌体RNA,包括非编码RNA(microRNA、lncRNA、circRNA)与编码RNA(mRNA),它们在细胞间起着信息传递、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转录组学分析:对外泌体中的RNA 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作用:能够筛选外泌体携带的特异 Biomarker,对深入了解疾病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内在机制有重要意义。
蛋白组学分析:是指利用质谱技术对外泌体蛋白进行分析(外泌体膜上的蛋白质/外泌体中包含的蛋白质),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成为发现癌症标志物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作用:研究外泌体及蛋白质在生命活动如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作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4.外泌体功能验证(外泌体示踪)
目前已发表的外泌体文章中,外泌体大多使用亲脂性染料进行标记,体内和体外都有较多应用。
(1)体外验证功能:筛选外泌体关键分子及作用机制通路。包括受体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摄取后受体细胞的基因表达验证及功能检测,如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等。亲脂性染料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PKH67(绿色荧光)/PKH26(红色荧光),由于它们可以与外泌体的脂质双层膜稳定结合,所以染色效果较好,应用较广泛。
(体外细胞实验示踪)

PKH67标记的外泌体与心肌细胞共培养
外泌体内吞实验。图中绿色的部分是鬼笔环肽染色,鬼笔环肽是应用于细胞骨架的染色。因为,可以明显的看到外泌体处于细胞的内部,被心肌细胞吞噬。

PKH67标记的外泌体与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Acta Neuropathol Commun. 2018 Feb 15;6(1):10.
(2)体内实验:证明疾病动物模型外泌体功能。包括动物模型构建、外泌体注射动物模型、活体成像、动物表型检测等。
体内验证小动物活体成像方法:
①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例如,外泌体装载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MRI造影剂),用于磁共振跟踪。
②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例如,金纳米颗粒GNPs标记外泌体,在小鼠疾病模型对其进行无创跟踪。
将金纳米颗粒标记的外泌体通过鼻内给药不仅能进行无创跟踪,而且能促进外泌体在脑部的积累和延长在病变区域的存在时间,增强体内神经成像的效果。因此,这种外泌体标记技术可以作为多种脑疾病的强大诊断工具,并可能增强基于外泌体的神经恢复治疗。

金纳米颗粒外泌体的制备及体内注射ACS Nano. 2017 Nov 28;11(11):10883-10893.

用金纳米颗粒和PKH26对外泌体进行双标记ACS Nano. 2017 Nov 28;11(11):10883-10893.
③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例如,放射性标记的聚乙二醇化外泌体,注射到小鼠模型体内,PET成像观察肿瘤对外泌体摄取情况。
④生物发光成像:外泌体用荧光素酶标记,注射动物模型,检测外泌体在动物模型体内各器官分布情况(需要在每次成像之前注入底物);
还有另一种方式,通过慢病毒介导CD63-GFP表达
将外泌体的特定蛋白CD63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元件构建成质粒再包装到慢病毒中,随后用此慢病毒感染细胞,使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带有绿色荧光。

用GFP标记的外泌体分别与SH-SY5Y、BV2和DRG细胞共培养Artif Cells Nanomed Biotechnol. 2019 Dec;47(1):2918-2929.
⑤荧光成像:荧光标记外泌体,如Cy5,DiR等,注射动物模型,检测外泌体在动物模型体内各器官分布情况;
1.Di系列的亲脂性染料,包括DiI(橙色荧光)、DiO(绿色荧光)、DiD(红色荧光)、DiR(深红色荧光)。其中DiR的红外荧光可穿透细胞和组织,在活体成像中用来示踪。

DiR标记的外泌体静脉注射小鼠结肠癌肿瘤模型J Nanobiotechnology. 2020 Jan 9;18(1):10.
2.用Gaussia luciferase(gluc)和截断的lactadherin标记:
将gLuc-lactadherin构成融合表达的质粒,再将此质粒转染细胞,使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带有强的萤光素酶活性。将标记的外泌体进行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看外泌体在组织的分布情况。

将表达了gluc- lactadherin的外泌体静脉注射入Balb/c小鼠J Biotechnol. 2013 May 20;165(2):77-84.
外泌体标记对探究外泌体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首先需要观察到外泌体被受体细胞吸收或到达目的组织、器官,再检测受体细胞、组织或器官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看外泌体是否具有一定的功能。确定外泌体具有功能后,再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差异表达分子的挖掘,进一步深入研究机制。
完结~期待点赞和收藏~
最后编辑于 2022-07-20 · 浏览 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