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话说“面部激素性皮炎”》

发布于 2022-07-20 · 浏览 1450 · 来自 Android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8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今日又一例面部皮炎患者,由他处转诊我处。患者一进门,便见其面部密集斑丘疹,色焮红,表皮有涂蜡样亮泽感,基底皮肤潮红。一眼便知“激素性皮炎”。

问诊后,果不其然,初起散在小丘疹,患者为求速愈,大量涂用激素类软膏,初期效果很好,但病情易反复,渐渐病情加重,激素已无效。观他处药方,大量清热解毒凉血剂,病人自述服药后皮疹更加严重,予诊的中医解释为透疹解毒。

风火被激素镇压日久,终于怒极爆发,面部热象宣然。此时,大量清热解毒剂,一如冷水泼在火堆上,结果火没扑灭,反激起一团热气上蒸害面。

患者体偏胖,口不渴,二便可,舌淡胖,苔薄润,齿痕;双脉沉濡。

辨为:水湿扼中,木风于中焦不得条达,上宣又受外力(激素)压制,怒极冲破头面。

治则:运化中湿,令木风疏土条达,佐以收潜浮火。

处方:茯苓15,生白术12, 五味子6,甘草12,姜半夏6,杏仁6, 炮姜3,熟大黄6,桑叶15, 牡蛎15, 4剂

五味子,牡蛎收潜;半夏,杏仁辛开苦降;炮姜伍半夏温化,佐牡蛎温潜;熟大黄,茯苓通利,给湿出路;甘草重用,缓急;桑叶甘润性缓,一则清除头面余热,一则柔肝。

此方,尊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夏杏大黄汤。患者皮疹刺痒,面部干燥烘热较剧烈,急者缓之。重用甘草虽有滞中之嫌,但有半夏辛开苦降,大黄通腑,不必虑之。大黄少量熟用,恐伤脾阳。因舌苔并不过于水滑,去细辛,恐其辛散助浮火。桑叶甘润,皮科常用于皮损干燥兼充血,因其具有甘凉疏散,凉血止血,养肝阴之功,用量偏大。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50

4 6 4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