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热射病检验诊断指征

发布于 2022-07-16 · 浏览 2765 · 来自 iOS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0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子汉 已点赞

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医生表示,热射病死亡率可高达70%-80%。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


因此,当处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人员,出现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或行为异常、自觉身体不适等先兆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测量体温,可尽快发现热射病。

实验室检查ba

血常规

发病早期因脱水致血液浓缩可出现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比积(Hct)增加,血小板(PLT)发病初期正常,继而迅速下降,尤以发病后1~3d为甚,最低可小于10×109/L。


感染指标

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中暑的严重程度相关,合并感染者明显升高,可伴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升高。


血液生化

电解质:高钾、低钠、低氯、低钙、高磷血症。

肾功能: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C)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肝功能:AST、ALT、LDH早期即显著升高,最高可达5000U/L以上,总胆红素(TBil)在24~72h后开始升高,最高可达300μmol/L以上,可伴有低蛋白血症。

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CK) >1000U/L,最高达300 000~400 000U/L,CK>5000U/L表明肌肉损伤严重,CK>1 6 0 0 0 U / L 提示与急性肾衰竭相关。肌红蛋白(Mb) 明显增高, 一般血Mb>1000ng/ml,最高可达70 000~80 000ng/ml或更高;尿Mb>500ng/ml,最高可达50 000ng/ml或更高。初期血Mb高于尿Mb,随着肾功能恢复,尿Mb高于血Mb。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发病第1天出现,但更常见于第2天和第3天。


实验室检查指标:

①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纤维蛋白原(Fib)<1.5g/L或进行性下降;

③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0mg/L,或3P试验阳性;

④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s以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s以上。


上述检查有3项异常者,即可诊断DIC。发病早期应每4~6h复查凝血功能。如有条件可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检查。


动脉血气

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


尿常规及尿生化

尿色为茶色或酱油色,镜检可见大量颗粒管型和红细胞。Mb增高。


心电图

多表现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般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有时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可伴有T波及ST段异常。


头颅CT检查

发病初期CT多无阳性发现,3~5d后可出现脑实质弥漫性水肿,凝血功能差者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MRI检查

热射病后期MRI表现为基底节、苍白球、双侧内囊、壳核和小脑缺血、软化灶。部分患者MRI显示双侧小脑、尾状核、皮质下白质异常和海马区均匀增强。严重者会出现小脑的缺血坏死甚至脑萎缩。


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进行高强度运动,并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

①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精神错乱);

②核心温度高于40℃;

③皮肤温度升高和(或)持续出汗;

④肝转氨酶明显升高;

⑤血小板明显下降,并很快出现DIC;

⑥肌无力、肌痛、茶色尿;

⑦CK大于5倍正常值。


同时,热射病患者应当以重症患者管理之,为了便于动态评估病情,实验室的检测频次和指标必不可少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_pwoUTipvzxyBo9ksIiWw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765

回复1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