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博士入学考试:熟记SCI内容很关键!


上个月给各位分享了搞定日本教授的套磁经历。
搞定日本教授拿到他的个人offer其实是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剩下的部分同样也不容忽视,日本留学不同于单纯“申请制”的欧洲,博士入学考试还是避免不了的。
首先简单介绍下日本医学留学目标学校情况。日本高校粗略可分为国公立和私立大学,当然还有新兴的类似于国内“西湖大学”的研究所学校比如奈良先端(NAIST)、北陆先端(JAIST)和冲绳先端(OIST)。
对于日本医学留学,第一梯度就是在QS前200名的七大(东京、京都、大阪、东北(仙台)、名古屋、九州、北海道)、东医齿(口腔TOP)。
医学博士入学考试的话,分为有笔试和面试或者纯面试两种。东京和京都的最是严格,一般一年只有一次入学考试机会,由于两所学府的top性,教授的权力相较而言没那么大。总的来说,有笔试的博士入学考试通过率比纯面试的会低很多。
笔试的话一般可以咨询所在学系的教务,教务会很热情的给你往年考题范围或者练习题,笔试考试范围还挺杂,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都会涉及,东北大的试卷甚至会有小部分高数题。
面试的话就是接下来所讲重点。总共有两种,一种是聊一聊,还有一种就是连珠炮弹式提问。在我当年参加入学考试之前,小伙伴跟我说教授面试基本都是随便聊聊,不用太紧张,这导致我当时准备没有特别充分。结果,我遇到的面试就是连珠炮式提问。
后来我仔细回忆了下,短短的25分钟问了十多条。概括下来:
1.基本信息(Name、Birth、lab‘s name): 这里也有个小插曲,面试要求全英文。面对外语脑海里第一反应都是日语,说生日日期的时候停顿了好一会儿,因此要提前练下语感
2.过去做了哪些科研 (research activity): 这里面所要准备的答案不难,无外乎扯下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目的,结果怎样,发了什么文章。但是这个答案想好后,就要想下面试官会继续问什么问题。
3.未来目标(statement of purpose):意思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教授这个学校,你可以就根据研究方向来,认为很合适很匹配。附带的说说很向往日本某城市的景色,体验生活等等(这一点因为是套话,绝不能上来就答)。
4.专业方面(technical details): "你刚刚说你做了什么研究内容,请你具体说说是怎么做的?" 其实问到这个问题,我就开始觉得这次并不是“聊一聊”的面试。确实之前没有准备这个问题,但是因为类似的SCI写了好几篇,methods部分早就烙印在脑海里。于是就把Methods的大体流程跟面试官说了下。讲到某个流程会提下用了什么方法。例如 Assessment of XXX was performed by using XXX and XXX.
这个时候教授很可能会顺带插一嘴你这个方法是用什么来实现的?答:XX软件XX包。
5.解读Figure:面试官其中之一是我的教授,她随后给我共享了两页PPT,是两组大图,叫我解读下图的专业含义。这个我事先压根没法准备,其实就是临时说个Figure legend。这就相当于写results部分。我当时回答也用了类似于SCI的语句:例如 As shown in this figure, the XXX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 The level of XXX in A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 group.
一般这种看图回答问题,图一般是来自于教授自己的文章,因为我的研究方向跟教授很近,所以教授的文章过了一遍就知道讲的是什么。如果联系的教授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方向,最好事先多做些功课,最起码看下他最近几年发表的文章。
6.学会经历(committee):面试官问有没参加学会,从学会里有没学到什么?说实话,这个问题也完全意料之外。但后来回忆,确实日本教授似乎更看重学会交流和发表。我当时也回忆起自己参加过某些学会讲座,就扯了下自己只参加过中国的学会,当时说学的新技术是自己挑了个最近做的研究里的内容(也怕被教授继续追问,所以挑了另外自己熟悉的东西说)。
7.研究失败的经历(failure): 又是意料之外的问题。我回忆了自己之前SCI的计算结果不满意的情况,如实回答遇到了什么问题并且顺带叙述了怎么处理了之后发表了硬刊。
8.与教授之前探讨过的问题(自己给自己挖坑):其实出国留学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想整合国内外资源,跟硕士导师沟通成功后,也跟教授说了想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多中心研究或者合作当然是好事啊。但是怎么做也是个问题。结果教授在面试的时候问我怎么进行多中心合作?讲真,我当时也压根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记得说了需要走手续协议,这些都没问题都好弄等等。有的英语想不起来单词了,用日语弥补,各种鬼扯下来,时间到了。
因为最后一个问题答的不满意,一直忧心忡忡,幸运的是两个星期后还是等到了入试合格通知。
总结下来,我当年遇到的连珠炮弹的提问可以说专业比重占了大部分,里面涉及到的答案基本都是与SCI写作密切相关,从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只要自己全程参与写作,就算没准备,势必多少能回答一些。要说难度,我觉得真的是日本博士面试中的天花板。因此拿出来给有意向赴日留学的同学参考。
如有需要咨询,欢迎在评论区底下留言~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