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其他亚型的分享
在医学文献中,关于一些无法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变异型偏头痛或偏头痛等位症)虽有大量的参考资料,但其中大部分很可能与偏头痛无关。然而,偏头痛可分为几类特征明确的亚型,包括脑干先兆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视网膜性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月经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偏头痛并发症的特征是症状延长或罕见情况下伴发梗死或癫痫发作(即偏头痛持续状态、无梗死的持续先兆、偏头痛性梗死和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79]。
脑干先兆偏头痛 — 脑干先兆偏头痛是一种少见的先兆偏头痛,主要体征和症状起源于脑干,但不伴无力。脑干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起病年龄通常为7-20岁。先兆包括以下症状的某种组合:眩晕、构音障碍、耳鸣、复视、共济失调、意识水平下降和听力减退。发作几乎总是出现至少2种脑干相关先兆症状(表 1)。随着年龄增长,发作可能演变为更典型的偏头痛常见类型。
意识水平下降后出现头痛有时会导致诊断困难。但须谨记,脑干先兆偏头痛很罕见,确诊必须要有除意识水平下降外的另一种脑干症状。如果缺乏另一种脑干定位症状,必须考虑无法解释的意识丧失的其他原因,如癫痫发作和心源性晕厥,并进行相应检查。由于许多FHM患者存在脑干症状,所以只有在没有无力时才能诊断为脑干先兆偏头痛。
偏瘫型偏头痛 — 偏瘫型偏头痛与其他先兆偏头痛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至少在部分发作的先兆中存在运动无力的表现。除先兆阶段存在运动无力(通常是单侧的)外,偏瘫型偏头痛发作的表现多变,可能包括:严重头痛、闪光暗点、视野缺损、麻木、感觉异常、失语、发热、嗜睡、昏迷及癫痫发作。偏瘫型偏头痛可能为家族性发病也可能仅个别发病(散发性)。
视网膜性偏头痛 — 视网膜性偏头痛是一种罕见疾病,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单眼暗点或单眼盲,每次持续小于1小时,同时或其后出现头痛。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偏向使用视网膜性偏头痛这一术语[79],但眼型偏头痛已被认为是一个更准确的术语,因为本病可同时累及视网膜和睫状体循环[103]。偶尔,视网膜性偏头痛可能突然发作,并且难以与一过性黑曚相区别[82]。
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可能是视网膜性偏头痛的并发症,但发病率尚不确定。迄今最大型的研究之一报道了6例新发病例并回顾了文献中的40例病例,发现20例(43%)最终出现永久性视力丧失[104]。研究未能发现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预测因子,也未观察到这些患者的视力丧失有一致规律。然而,永久性视力丧失可能比这些数据所提示的要少见,这是因为存在这类重大并发症的病例可能更容易被发现和被报告(即报告偏倚)。
研究者推测视网膜性偏头痛所致的永久性视力丧失可能是偏头痛性梗死的一种类型,因此他们建议对该病患者应用抗癫痫药或三环类药物进行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104]。
慢性偏头痛 — 慢性偏头痛是指每月头痛发作15日或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且每月至少有8日的头痛具有偏头痛性头痛特点[79]。当前的分类方案将慢性偏头痛归为一种单独的亚形式,因为在如此频繁或连续性头痛患者中难以区分出单次头痛发作。此外,头痛的特点变化多端,不但每天可能不同,甚至同一天也会不同。
偏头痛并发症 — 偏头痛并发症的特点为发作伴有长时间症状,或罕见情况下伴有梗死或癫痫发作。症状可能在整个头痛期持续存在,为时数日或数周,或在某些情况下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偏头痛持续状态是指偏头痛发作持续72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无梗死的持续先兆是指先兆症状持续1周或以上,而无脑梗死的神经影像学证据
●偏头痛性梗死是指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偏头痛发作中,1种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且神经影像学显示相应脑区有梗死。
●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是指先兆偏头痛发作触发的痫性发作
前庭性偏头痛 — 前庭性偏头痛(也称为偏头痛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是指有偏头痛病史或有其他偏头痛临床特征(畏光、畏声、视觉先兆等)的患者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与眩晕之间的相关性多变,即使在个体患者也如此。目前尚无针对前庭性偏头痛的确诊性试验。对大多数患者必须排除其他疾病,特别是梅尼埃病以及结构性和血管性脑干疾病。
月经性偏头痛 — 月经性偏头痛(也称为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或经期偏头痛)定义为与月经来潮有紧密时间相关性的偏头痛;该时间段通常包含月经开始前2日至后3日[79]。有月经性偏头痛的女性也可能在非经期出现偏头痛。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