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验方集锦
抗敏汤治急性过敏
抗敏汤是鄢列林的处方(详见《中医内科学》),由生石膏、黄芩、钩藤、僵蚕、蝉蜕、乌梅、地龙、紫草、连翘组成,临床用于风热血热引起的过敏性荨麻疹,疹色鲜红,或伴发热等。十几年来,我用此方治急性过敏,应手而愈者不计其数。
当年我在八家子医院,医院会记金英子患急性荨麻疹,全身瘙痒,疹色鲜红,搔抓出血而不止,红疹越抓越多,心中烦乱,昼夜不能寐,用西药可的松类静点和中药外洗均无显效。
我用此方加蛇蜕、牡蛎,重用生石膏,服1剂痒止,5剂而愈。她自己说,服第一次药后,心中即安定下来。我在临床辨证,急性荨麻疹,疹色鲜红,瘙痒剧烈者,即用此方,服之即效。后来治的病人中,有很多症状比此例严重得多,但都没有再记。
为便于记忆,我曾编歌诀如下:抗敏汤中用钩藤,僵蚕蝉衣乌地龙,黄芩连翘大青叶,石膏清热用必灵。
过敏症——过敏煎(祝谌予方)
【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功效主治】各种过敏症。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方解】方中银柴胡味甘苦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神农本草经》谓“主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名医别录》谓“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四药配合,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对过敏性疾患有良效。
过敏煎乃为肺、脾、肾虚,复感外邪的本虚标实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能抗过敏,可以因为非特异性刺激,产生更多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牡丹皮能抗变态反应。
【加减】
- 如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
- 风热者加菊花、蝉蜕、金银花、薄荷;
- 血热者加牡丹皮、紫草、白茅根;
- 热毒内盛者加连翘、金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
- 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葶苈子、杏仁。
- 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墨旱莲、仙鹤草。
- 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黄、苍耳子、葛根。
- 冷空气过敏症,常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过敏煎药方
【处方1】银柴胡(12g)、乌梅(12g)、防风(12g)、五味子(12g)、辛荑(12g)、牡丹皮(12g)、黄芪(15g)、白术(12g)、炙甘草(6g)。
【处方2】乌梅(15g)、五味子(12g)、柴胡(12g)、防风(12g)、白芍(12g)、钩藤(6g)、地龙(6g)、山萸肉(6g)、代赭石(6g)、前胡(6g)、甘草(6g)。
《名中医治病绝招》【适用病症】用于益气固表、散风祛湿、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其症状为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时有少量白粘痰,偶伴喘息、胸闷,胁肋隐痛,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患者多为过敏素质,既往常有个人过敏史或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按】本方证乃为肺、脾、肾虚,复感外邪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治以益气固表,散风祛湿,柔肝熄风,肃肺降逆通鼻窍。方中银柴胡甘寒益阴,乌梅酸敛化阴生津,防风辛温散风祛湿,五味子酸温益气敛肺,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固表,辛荑散邪,通鼻窍,加牡丹皮清热凉血,从而使方药相合于病情。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能抗过敏,可以因为非特异性刺激,产生更多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牡丹皮能抗变态反应。兼脾虚者,加山药30g,茯苓15g,大枣6枚,兼肾虚者加淫羊藿12g,补骨脂12g,菟丝子15g。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常运用过敏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过敏性哮喘
谭XX,女,30岁,1986年11月15日初诊。哮喘十余年,经常反复发作,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经服强的松、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西药,初时有效,过后罔效。
近一周来,咳喘、胸闷加重,苔白腻,脉滑数。胸透及X线摄片,心肺未见异常。
此为肺失宣降,痰湿中阻。
药用:银柴胡10g,五味子15g,乌梅12g,防风10g,苏子12g,白芥子10g莱菔子15g,甘草5g。五剂。
服药后,咳喘、胸闷减轻。仍守原方续服五剂后,诸症消失。以后,每遇此疾复发,均以过敏煎加味,每获显效。
按,此案患者素体脾肾不足,外邪侵袭,而致痰湿中阻,肺失宣降,病则由是而发,出现咳喘、胸闷等症状。故用过敏煎加三子养亲汤抗过敏、降逆化痰,调节升降,其效较为满意。
二、过敏性荨麻疹
付XX,女,28岁,1987年2月10日初诊,全身经常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已一年余,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荨麻疹。
近几天来,风团、瘙痒加重,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伴有轻度腹痛、腹泻,苔薄白,脉细数。属表虚受风。
药用:银柴胡12g,五味子10g,防风12g乌梅15g,黄芪15g,荆芥10g白蒺藜15g,炙甘草5g。三剂。
服药后,症状减轻。续服六剂后,此疾告瘳。
按,中医称此病为㾦癗,常因过敏导致皮肤的组织小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性增加,形成局限性水肿,即风团。故用过敏煎抗过敏,再加以黄芪、荆芥、白蒺藜固表祛风获效。
三、过敏性鼻炎
程XX,女,50岁,1986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过敏性鼻炎已三载,反复发作,颇感痛苦。
一周前感冒后,至今鼻塞鼻痒,清涕不绝,喷嚏连作,苔薄白,脉细无力。五官科检查:鼻腔粘膜水肿,下鼻甲肿大,鼻道见清稀分泌物。此为肺卫不固,外邪侵袭。
药用:银柴胡15克,防风12克,五味子10克乌梅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黄精15克,荆芥12克,辛夷15克炙甘草5克。三剂。
服药后,效果良好,嚏涕已止,稍有鼻塞鼻痒感。续守上方十五剂,诸症若失。经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此疾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此例系肺卫不固,外邪侵袭而致。用过敏煎抗过敏,加黄芪、白术、黄精、荆芥、辛夷扶正固表,疏风祛邪。合为益气解表,抗敏止涕。
体会:过敏煎系名老中医祝谌予之经验方。方用:
- 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
- 防风辛温解表散风胜湿;
- 乌梅酸涩收敛,化阴生津;
- 五味子酸甘而温,益气敛肺,补肾养阴。
本方药味似乎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四药配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
经临床验证,此方对过敏性疾患确有良效。过敏性疾患,虽证情不同,然其病理则一,皆由过敏所致,系外邪侵扰之证。故治疗如仅过敏所致,皆可过敏煎治之,体现异病同治之妙。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