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头面部运动传导通路,面瘫、舌瘫、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的由来

发布于 2022-07-14 · 浏览 4514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9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乐痴于医、石南419 2人推荐
icon不大聪明的亚子 已点赞

我们平时能完成微笑、做鬼脸、摇头等头面部运动,都离不开头面部运动信息的传导,这条通路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皮质脑干束、运动性脑神经核、运动性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中的运动纤维。

img

该运动通路同样从上往下进行传导,首先,它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皮质核束与皮质脊髓束一样,下行经放射冠、内囊膝部,再往下到达脑干。不同于皮质脊髓束止于脊髓,皮质脑干束的终点为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经脑神经运动核换元后再经运动性脑神经或混合性脑神经中的运动纤维,将信息传递至头面部肌肉,最终引起头面部的随意运动。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皮质核束终于脑神经运动核的方式大多数都是双侧的,只有两个是单侧交叉支配。一个是面神经核支配下部面肌的核群,另一个是舌下神经核。除了这两个核团的其他脑神经运动核,都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控制。所以头面部运动通路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即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和皮质核束受损,只会引起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及伸舌偏向病灶对侧,而不会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等。

img

而该运动通路的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由于运动性脑神经(核)数目众多,所以会出现诸多症状。我们分别以中脑、脑桥、延髓的运动性脑神经(核)来分述。

在中脑层面,有两对脑神经运动核,即动眼神经核与滑车神经核,两者都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控制。动眼神核再发出动眼神经,支配眼外肌中的内直肌、上下直肌及下斜肌,引起眼球向上、下及内侧运动,还支配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引起瞳孔缩小。如果一侧动眼神经及其核受损,可引起同侧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下、向内转动,而且会出现瞳孔散大,不能缩小的瞳孔使得同侧眼球对光及调节反射均消失。滑车神经核则发出滑车神经,支配眼外肌中的上斜肌,引起眼球向外下运动。一侧滑车神经及其核受损,会引起同侧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方活动受限。

img

在脑桥层面,一共有三对脑神经运动核。第一对是三叉神经运动核,它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该核发出的三叉神经分支--下颌神经中的运动纤维,可支配咀嚼肌引起咀嚼运动,该运动纤维损害可引起咀嚼无力。第二对是展神经核,同样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展神经核再发出展神经支配眼外肌中的外直肌,引起眼球外展。展神经即其核受损可引起同侧眼球内斜视,不能向外转动。

img

第三对脑神经核是面神经核团,该核团的特殊之处在于,支配上部面肌的核群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传来的信息,而支配下部面肌的核群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信息。所以一侧皮质核束的损伤,只会引起对侧下部面肌的瘫痪,但是一侧面神经核与面神经损伤,则会引起同侧整个面肌的瘫痪。

img

在延髓层面,也有三对脑神经运动核。第一对是疑核,它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疑核发出的纤维走行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之中,支配咽喉及软颚部的横纹肌,与吞咽、发声等活动密切相关。一侧疑核受损,可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及咽反射消失等。第二对是舌下神经核,它跟面神经核中支配下部面肌的核群一样,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传递的冲动。所以一侧皮质核束损害,会引起对侧舌肌的瘫痪,患者伸舌偏向病灶对侧。而如果是一侧舌下神经及其核受损,则引起同侧舌肌的瘫痪。

img

第三对为副神经核。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前面不是有疑核发出的纤维走行于副神经吗?怎么这里又有一个副神经核?它发出的纤维也组成副神经呀?这是因为副神经由颅根与脊髓根组成,颅根为特殊的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延髓的疑核,最后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根的纤维为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起于副神经核,支配一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因此如果一侧副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及副神经核受损,可引起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引起头无力转向对侧,同侧肩部下垂、抬肩无力。

img

由于皮质脊髓束同样经过脑干,因此,在脑干这个地方,脑神经(核)损害引起的周围性瘫痪,与皮质脊髓束损害引起的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共同组成交叉瘫。这种瘫痪类型在大脑、小脑及脊髓病变时几乎是见不到的,所以交叉瘫是脑干病变的重要定位诊断依据之一。

img

previewplay video

最后编辑于 2022-07-15 · 浏览 4514

7 204 3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