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物与包材相容性研究的各国法规对比
药品包装材料(简称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是指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吸附和迁移。药物与包材相容性研究贯穿整个药品研发流程,小编将相容性研究流程的6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名称及研究内容已在上一篇文章—《一个列表读懂各种类型包材相容性研究内容》中详细描述,本文不再赘述)与药品研发全流程结合在一起,用一张图直观清晰地呈现出相容性研究与药品研发的联系(如图1),由图可知,几乎药品研发的一生无时无刻离不开相容性研究,相容性研究在整个药品研发一生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为了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和人体用药的安全,药品与包装系统的相容性问题一直是各国药品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各国监管部门陆续颁布了多项关于药品与包材相容性的法规,以便为各大药企、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提出要求和指导,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小编在本文用一张列表梳理了近20余年内各国关于药品与包材相容性主要的法规和内容(见表1),旨在为广大药研人理清思路和提供针对性参考。

图1 药品研发流程与包材相容性研究流程的联系
表1 各国关于包材相容性研究法规汇总




对比我国和欧美的法规内容可得出结论:我国NMPA发布的三项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的指导原则( 试行)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化学药品与弹性体密封件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均详细完整地描述了药物与包材相容性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而FDA和EMEA发布的法规只是提到了相容性的概念和研究要求,并未提到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均需要从USP和EP中寻找,USP和EP对塑料、玻璃、弹性体密封件等各类包材的试验方法均做了详细的描述,USP甚至单独用一部通则详细介绍可提取物研究和浸出物研究,优点是内容充实,但是分布的章节较多,比较零散,给阅读者整理带来较大的不便,因此小编建议优先参考NMPA发布的指导原则,对于指导原则中未提及的方法再去根据包材类型定向查阅USP和EP的通则,让两者实现优势互补,更高效地为我们从事研究服务!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