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及用药(欢迎收藏)
急性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院内死亡率为4%-10%,出院后1年死亡率可达25%-30%。急性心衰可能是心力衰竭的首发表现,更常见于慢性心衰的急性失代偿。急性心衰患者需要紧急评估,随后开始或加强治疗,包括静脉用药。
一、诊断及检查

1 初步实验室检查包括肌钙蛋白、血清肌酐、电解质、血尿素氮或尿素、促甲状腺激素(TSH)、肝功能检查,怀疑肺栓塞或感染时检测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呼吸窘迫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低灌注时检测乳酸水平。
2 特定评估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疑似ACS)和胸部CT(疑似肺栓塞)
3 急性心衰的诊断Rule-in值为:<55岁,>450 pg/mL;55-75岁,>900 pg/mL;>75岁,>1800 pg/mL。
除了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是必要的。如果诊断不确定,可即时检测BNP、NT-proBNP或MR-proANP。急性心衰的临界值是BNP<100 pg/mL、NT-proBNP<300 pg/mL、MR-proANP<120 pg/mL。需注意,利钠肽水平升高与多种心脏和非心脏疾病相关,肥胖、房颤、肾功能减退等均可能影响利钠肽水平。胸片、肺部超声检查可用于确诊急性心衰,尤其是在无法检测BNP或NT-proBNP时。

甲亢和甲减都可能导致急性心衰,因此新诊断患者应检测促甲状腺素(TSH)。当需要精确测量O₂和CO₂分压时,即有呼吸窘迫的患者,应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心源性休克患者应检测乳酸和pH值。当怀疑有急性肺栓塞时,应检测D-二聚体。降钙素原可用于肺炎诊断,当血浆水平>0.2 μg/L时,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急性心衰患者首次就诊时应常规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且可能需要在最初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持续监测。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针对射血分数减低型患者






急性心衰常用血管扩张剂及剂量

常用正性肌力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房颤伴快速心室率(>110次/min)的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内应尽量避免使用。
洋地黄类药物可轻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减慢房室结传导和改善症状。使用剂量为西地兰0.2~0.4 mg缓慢静脉注射,2~4 h后可再用0.2 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