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wb实验内参抗体怎么选
内参抗体可用于评价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的效率,比较凝胶中每孔的蛋白上样量。此类对照可帮助确定样品间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判断是由细胞裂解物的实际蛋白水平导致,还是由上样量的差异导致。
内参抗体主要功能
(1)检测整个WB流程是否正常
(2)检测基因表达产物是否正确
(3)比较产物微量的相对变化
(4)评价各个上样孔内蛋白的总量是否基本一致

图一示例
内参抗体在目标蛋白的免疫荧光研究中,也可以作为共染的阳性对照。内参抗体分为未标记型和标记型,标记物包括生物素、HRP、FITC、PE、Cy染料和Alexa Fluor染料。
内参抗体种类很多,比如β-actin、β-tubunlin、GAPDH、Vinculin、LaminB、PCNA等,对不同样本选择不一样的内参抗体也是WB实验成功的关键。本文将简单介绍选择内参抗体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一、样本种属来源:
首先要考虑实验样本来源于什么物种。
1. 哺乳动物的组织或者细胞样本,通常选择β-actin、β-tubulin、GAPDH、Lamin B、Histone H3、Na,Katpase等。
2. 植物来源实验样本,则可以选择plantactin、Rubisco等。
3. 其他来源样本研究较少,所以就应该参照期刊文献数据,选择合适的蛋白作为内参。
二、分子量大小:
选择内参抗体时,应该考虑目的蛋白分子量的大小,一般保证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分子量相差5KD以上。例如,目的蛋白分子量为40KD,此时不适宜选择β-actin、与GAPDH作为内参,可以考虑选择α-Tubulin或者β-tubulin作为内参。
三、表达水平:
选择的内参蛋白需要在待测样本中是高表达的。常用的内参蛋白是由管家基因高表达的,是细胞发育和维持细胞活力所必须的。例如,细胞核的内参蛋白 PCNA,在 DNA S 期表达,因此对于非增殖细胞不推荐使用。
四、目的蛋白表达定位: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