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分享!
上海科技大学老师们撰写的神经解剖的进展,分享;
基于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数据的积累,科学家建立数据库以保存和交流这些观察到的数据和图像,一个著名的脑神经科学数据库是ALLEN BRAIN ATALS (阿兰脑图谱) ,ABA基于基因组学和神经解剖学数据,构建了小鼠和人的脑部基因表达地图,使得研究者能方便的利用已有的研究数据去定位某个神经元的投射位置和方向以及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
纵观神经解剖学发展的历程,我们能看到伴随着时间轴并进的另外几条发展脉络:
一是观察的结果由粗糙到细致。卡哈尔的成果在百年前可谓是不可思议般的精妙;但百年之后的今日,即便不是专业研究者,也会认为卡哈尔时代的银染法所绘制的神经图案是较为粗糙的。给出这种评判的自信正是源于这百年间各类示踪技术的发展和成像手段的进步,使我们对结构的观察结果开始具有相当高度的要求。我们今日的扫描成像及重构技术已经可以精确地描述突触以及更小的神经细胞的次级结构,倘若再经百年,又会是何情形?
二是观察的范围从小到大。卡哈尔当时所能观察的样品大小为其银染范围所限,是局部而缺损的。如今的透明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对一个完整的组织样本甚至个体样本进行细致的观察,无疑使得神经形态学的研究更加具有整体性。而Allen脑图谱等数据库的建立,也使得各个局部的数据得到拼合,并能够结合遗传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
三是观察的对象从死到活。神经科学不仅需要观察已有的神经形态,还需要观察动态的神经发育过程,这就需要能够在活体样本中工作的成像技术。得益于不断发展的各类示踪技术和显微成像手段,我们已经能够观察活体样本的神经发育过程。更一步的,将超微结构的成像做到动态化则是我们寄希望于不远未来能够实现的理想。
神经解剖学是观察和记录的学科,可以说是作为筑于其上的、对发育和功能的研究的根基;而再在其上,又会有基于神经科学的各项交叉学科,如认知科学、神经行为学、神经工程学以至心理学。
想要写作首先要会理解、想要理解首先要会阅读、而想要阅读我们需要能够看见,作为诸学科根基的神经解剖学所做的正是实现“看见”、“看清”这么简单却无比重要的目标。因为看见,所以向前——基础的进步抬升学科的前沿,前沿的突破又带来基础的发展,科学就是这样一种螺旋上升、永不停止的文明之阶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