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在不典型心梗面前,任何一步都有可能走错...
病例分享:
患者女,39岁,平素身体健康,5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不适,呈阵发性发作,自觉与活动、体位及情绪变化无关,持续约10分钟后自行缓解,前往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后仍有间断胸部不适。
5月10日患者安静状态下再次出现胸痛不适,呈持续性发作,伴腹泻2次,呈黄稀便,不含血丝,于10:00左右于急诊科就诊,给予曲马多注射液肌注并联系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会诊协助治疗,期间完善胸、腹部CT检查无明显异常,给予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急查高敏肌钙蛋白T示 0.032ng/ml,随请心内科会诊后住心内科。
患者入住心内科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示前壁心梗,医师给予急诊PCI治疗。冠状动脉造影见前降支中段100%闭塞,对角支开口狭窄最重80%,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术中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按PCI术后常规护理,严密监测血压、呼吸,随时对症处理。
误诊原因分析:
1. 临床表现不典型: 患者入院时以 AMI 不典型症状就诊, 且入院首次心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使接诊医生忽略该病诊断。
2. 对中青年 AMI 缺乏警惕性: 患者首诊科室多为非心内科, 非心内科医务人员对 AMI 缺乏认识, 不熟知 AMI 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 导致误诊。
3. 先入为主: 临床上部分 AMI 患者有基础疾病, 首发临床表现若为原有疾病表现, 易掩盖 AMI 症状 , 易造成误诊。
防范措施:
1. 提高对中青年 AMI 的警惕性: 各专科医护人员均应认识到 AMI 年轻化的趋势, 全面了解 AMI 不典型临床表现, 提高警惕性。
2. 熟练掌握 AMI 临床特点, 特别要掌握以不典型症状如牙痛、咽痛、上腹疼痛等为首发表现的 AMI 的临床特点。
3.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认真对病情进行分析, 充分认识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和发病率增高的现状,及时行心电图及血清酶学的变化检查,以减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误诊率。
4. 部分 AMI 患者尤其是非 ST 段抬高型 AMI 患者心电图早期改变不典型。因此, 对高度可疑 AMI 者不能满足于单次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应反复多次检查以避免延误诊断, 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急性心梗病情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 早期症状不典型者易误诊为消化系统、关节部位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疾病。
临床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接诊医师需认真对病史进行采集、仔细查体、及时行相关检查、认真鉴别诊断, 并综合全面对病情进行分析, 以降低误诊率, 提高诊治水平。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