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原创 李永超Li Spine脊柱
一、什么是颈椎病?
2018年颈椎病专家共识指出: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这个定义,通俗的讲,颈椎病的发生,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
第一,要有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人类颈椎间盘在20岁左右就开始发生退变,但正常老化的椎间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如果在某些诱发因素下,比如慢性劳损,会明显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起椎间盘的病理性改变,表现为磁共振上的“黑椎间盘”,有的会伴随颈椎间盘的突出。其中慢性劳损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的各种超限活动,主要有长时间低头、不良的睡姿、不恰当的颈椎活动等引起颈椎间盘的高负荷,加重椎间盘退变,也可引起颈背部肌肉的僵硬、痉挛,引起疼痛。既往颈椎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颈椎病。
第二,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可继发其相邻结构的病理改变,比如引起骨质增生、骨刺的形成、椎间高度降低、椎管狭窄、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凸畸形等。
进一步会导致椎体后方的脊髓、神经根受压,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比如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走路不稳、踩棉花感、下肢无力等
第三,这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必须有相应的影像学表现,且表现与临床症状相一致才能诊断为颈椎病。
通俗的讲,就是患者的颈椎X线片、CT或MRI所见,可以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些人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则不是颈椎病。同样的,具有典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特别注意排除其他疾患者
二、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与病变的部位和脊髓、神经等受累的程度相关,同时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颈椎病具体分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是各异,治疗方式及预后也是不同的。因此,就诊的时候要问清医生你属于哪一类型的颈椎病。
2018年发表的颈椎病专家共识,根据不同组织结构受累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和其他型颈椎病,而其中其他型涵盖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而美国骨科医师协会 (AAOS)分别于2002和2007年,在J Bone Joint Surg Am发表两次教学课程讲座中,将颈椎病分为axial neck pain, cervical radiculopathy, and cervical myelopathy(翻译过来就是轴性颈痛、颈神经根病和颈脊髓病,对应着国内的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PMID: 17575617, 12377921)
1.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实际上是各型颈椎病的早期阶段,也是最常见的一型,以青壮年居多,现在逐渐年轻化。晨起时发病多见,与枕头较高或睡姿不当有关,也常常发生于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后。以枕、颈、肩部酸、痛、胀等不适感为主,尤其是患者常诉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查体多可见颈部肌肉僵硬,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可伴颈后部明显压痛。由于颈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都局限于颈部,也有学者又称为局部型颈椎病。
虽然疲劳损伤或急性拉伤引起的肌肉源性颈痛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许多研究也证实椎间盘或小关节能够产生疼痛,且常引起慢性、反复、难治性慢性颈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较为多见的一种,常发生于C4-C7,好发节段依次是C5/6、C6/7和C4/5。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以长期伏案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从肩部沿着上臂放射至前臂或手指的疼痛、麻木(根性疼痛),夜间易犯病,有时疼痛麻木难忍,严重影响睡眠。也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自觉上肢沉重感、握力减退。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
查体颈部压痛,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域感觉改变、肌力减弱,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或桡骨膜反射活跃或减弱消失,也可有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和压颈试验阳性,但这些查体需要专业的骨科医生进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同节段椎间盘出现问题,常引起下位神经根的受压。比如:C5神经根病常因C4-5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
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多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征象,但需注意的是:可能仅有54%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典型”患者。详见:皮节图谱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根性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机械压迫和炎症反应均与疼痛产生有关。
图:侧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病变导致的神经根受压可以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
3.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相对少见,但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为不可逆性的神经损害。病程多慢性进展,遇诱因后加重,常有落枕史,部分人有外伤史,常与神经内科疾患混淆,甚至长期在内科治疗。
临床表现多为脊髓损害的相应症状,先从下肢双侧或单侧发沉、发麻开始,随之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明显步态踌躇,呈宽底步态。双下肢协调差,跨越障碍物困难,双足有踩棉花样感觉。自诉颈部发硬,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有时上肢症状可先于下肢症状出现,但一般略迟于下肢。上肢多一侧或双侧先后出现麻木、疼痛。严重者写字困难、饮食起居不能自理,部分有排便、排尿困难。除四肢症状外,往往有胸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胸腹部发紧,临床也称之为束带感,犹如一个带子勒着胸腹部。
体征最明显的是四肢张力升高,下肢多明显,多呈双侧,也可有病理征阳性,如霍夫曼征。影像学多表现为脊髓明显受压的征象。
尽管普遍认为脊髓的机械压迫是导致脊髓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椎体间运动导致的动态压迫、先天性椎管狭窄、脊髓内在形态学改变以及血管因素也参与脊髓病的进展。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