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更年期妇女常见的健康问题有哪些?

发布于 2022-06-29 · 浏览 2953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1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月经异常

月经异常是更年期妇女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以月经周期缩短为多见)、月经期持续时间长、停经一段时间后月经量过多等。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减退,可出现不排卵,无孕激素分泌,导致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保护,长期单一雌激素刺激易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甚至发生子宫内膜癌,故对于更年期月经周期不规律者,临床医生需要关注子宫内膜情况。

2.血管舒缩症状

主要表现为潮热、多汗,是雌激素降低或波动的特征性症状。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发生率较高,有调查发现,51~60岁女性潮热发生率约为63%。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心悸、头痛、头晕、易疲劳等,也有的更年期妇女出现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等。有报道51~60岁女性心悸发生率约为26%、失眠发生率约为67%、易怒发生率约为56%等。

4.精神神经症状

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失眠、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等症状。有研究显示,更年期妇女焦虑状态比例升高,14.51%的更年期妇女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示焦虑状态,高于同期男性,其中收入低、健康状态差、遇重大事件是影响评分的主要原因。

5.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在影响绝经后女性健康的问题中心血管疾病居首位[6]。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大类。不可改变的因素是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可改变的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和久坐。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在更年期发生率明显增高。

6.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

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至绝经后10年内,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促使骨质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8]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文献报道绝经后早期,前臂远端每年平均减少骨密度约3%,脊椎和股骨颈绝经后3年内平均每年减少骨密度2%~3%,绝经早的女性(45岁前)骨密度下降更快,平均每年骨密度减少3%~4%。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率为未绝经女性的3~4倍,50岁以后骨折发生率骤然上升,身高降低者显著增多,这些表现与雌激素水平下降过程及程度一致[10]。绝经后女性可采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进行筛查。计算方法:OSTA指数=〔体质量(kg)-年龄(岁)〕×0.2,其中OSTA指数>-1为骨质疏松低风险,OSTA指数为-4~-1是骨质疏松中风险,OSTA指数<-4为骨质疏松高风险,骨质疏松高风险者应特别关注。

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显著增多。雌激素对软骨有保护作用[13],可维持软骨稳态,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导致关节炎更容易进展和出现症状,如关节疼痛是女性绝经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7.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随年龄增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了盆腔支撑结构缺陷或退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PFD发生率逐渐增高。有报道指出,中老年女性PFD发病率为20%~40%,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加重。

8.绝经泌尿生殖综合征(GSM)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和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的组织学和功能改变,超过一半的绝经后女性会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症状,称为GSM,生殖道症状包括阴道萎缩,外阴阴道疼痛、瘙痒、干涩、烧灼、刺激、性生活障碍,反复发作的萎缩性阴道炎等。泌尿道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尿痛和反复泌尿系统感染。

本文来源: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 [J] .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1) : 1317-13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02.(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953

1 30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