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分享。

等了一个礼拜,终于出成绩了,首先晒一下通过图。

在备考技能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很多相关的贴子,自己备考的过程算很辛苦了,趁还有记忆,所以在此分享,如果有疑问可以直接评论,看到都会回复的。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基础,我可能跟大多数的中西医考生正好相反,我的中医基础极差,因为本身不是很有兴趣,但是西医的基础是较好的,可以做到看一遍就能记住西医的知识。去年毕业,在医院从事icu医师工作,在icu里用到中医的地方也雀食比较少了。可能有很多学长学姐认为技能不用紧张,随便考考就过了,但是对我这个中医菜鸟来说,的确是历尽千辛万苦,如果之前有中医考研的基础,学起来会轻松很多。所以本篇会更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考过的学生大概都知道,以前中医类的技能考试,无非是60套题来回变动,所以只要第一天的考生辛苦一下,就可以造福后面的考生,给第一站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但从今年开始,国家开始采取试点机考政策了,听机考的朋友说,机考是540套题,一共是考9天,每天早上,下午,各投放30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把第一站全部背下来,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机考地区听说二三站也是沿用60套题的模式。2023年会不会全部改成机考,这个就不太清楚了。

晒一下我用过的材料

参考书

纸质材料

技能方证总结

技能方证总结

技能方证总结
参考用书:1.康康笔记技能版 这本是我一开始就在用的,里面对考试写得都很详细,也有应试的策略,算是百宝书。我第一站是用的这本书听课,不过没有配套病例。康康老师是个很良心的老师,在他的公众号里面经常都会发一些关于考试的指点,所以建议备考的都可以去关注一下。
2.金英杰实践技能图解 这本书对我来说主要是用在二三站,每个穴位或者操作旁边都有二维码,有的还有相应的图,可以扫码对应看,冯老师讲得还是不错的。一站就不要看了,无用的东西过多。
3.田博士实践技能考试轻松过 这本书我买得挺晚的了,所以到后面就是配合相应的网课使用,买这本书有送录播的网课,里面一二三站都有。里面第一站都有配套的病例题。
4.田博士实践技能速记小抄本 这本我是很推荐的,因为体积小,所以携带方便,主要是抓取重点,二站的操作流程是背的这本书,我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几乎是随身带的,没事就拿起来背背背,圈圈点点,也是一二三站内容都有。
材料:1.三站体格检查高频:这个文档出自于康康老师公众号里,我的三站体格检查只复习了这里面的内容,考题出来也和这个文档差不了多少,考前突击非常管用。但如果有时间能全部复习一遍还是最好的。
2.穴位:这个是我把官方要求的60个穴位打印出来,再按照归经去一个个剪下来然后钉在一起,平时也是没事就拿出来背背,时间久了就很熟练了。然后自己总结了一张,复习就是按照归经背诵。
3.病名的总结,也是自己写的,可以将中医西医病名都写在一张纸上来背诵,折成四折,需要背哪部分的时候就很方便。
4.证型和方子的总结。这份材料可以说是真的让我背得心碎了,做到了读书“破”万卷。
以上的文档如果有需要可以分享。
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呢?这个真的因人而异,因为我中医基础差,所以提前了两个月,大概是四月上旬着手准备,四月中旬就正式开始了。
第一站
第一站占比四十分,分为两题,第一题是内科,第二题是外妇儿其中一个,各二十分。如果第一站肯下苦功夫,那技能的把握就会很大了。
具体分值是,中医病名2,中医证型2,西医病名2,西医诊断依据4,中医治法2,方剂2,方药2,西医诊疗措施4。一共二十分。
不过对于中西医来说,重点在西医的诊断,如果能把西医的病诊断出来,中医病名自然就会写啦。西医的诊断依据和诊疗措施也是有套路的。
西医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查体)+辅助检查。但每个病都不一样,还是要牢记诊断关键词,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是“3+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气肿,过清音,FEV1/FVC<70%等。
西医诊疗措施=一般治疗(多喝水,多休息,戒烟,加强体质锻炼,避免劳累,补充营养等)+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
所以这样轻轻松松就会有12分了,其他的就是需要下功夫去学习的,治法可以自己编,一般是八个字,前四个字对应证型,后四个字对症状。比如风寒袭肺证,我编的话就会写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关于第一站,我听的是医学教育网张钰琪老师的课,老师讲得非常清楚,很有条理,还是挺推荐的。辩证的话大多不会太难,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这个上课张老师都会提到。
难点就在于,对我来说,记证型和方剂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只能通过背诵歌诀来记忆。我的笔试课听的是星恒的,雷老师会总结挺多口诀,不过因为我基础不好,口诀大多是比较简略的,我背下来,我也写不出来四个字证型。再后来是看了田博士公众号里去年的二十天带背,里面也有歌诀。最后有一些甚至自己编了,但背多了真的会混乱,我做过统计,70个病的证型是将近快四百个,所以这块是只能下苦功夫去处理了,如果基础好的能够自己写出来是最好的。不是很建议大家等真题出来,因为现在开始实行机考,很难说明年会不会全国都改成机考,能背诵还是先背一下比较妥当。
如果很幸运,明年没有改成机考的话,那就会有挺多机构整理真题,但是也要懂得鉴别,有些小机构真的是乱给题,还是以比较有名的机构为准。中医的考生今年是第一天晚上就收集齐了60套题,中西医是到我考完那天(第四天)晚上才几乎把题收集了,而且因为机考的原因,有些考生不知道自己是机考,也把题告诉了机构,我整理的时候对比了好几个机构,会发现同样的题号有好几种不同的病,助理的也有混在一起的了。抱佛脚的心态我还是建议不要有,脚踏实地才是真。技能不过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

截止6.20 和朋友整理的真题
如果明年还是采用试点,建议大家提前去问一下第一天的考生,是否是机考。18号我就问到我这里不是机考了,所以就急急忙忙的背有出来的真题,算是运气比较好,抽的是前面背过的题,两个题都写出来了,不过因为背的太多,第二题的方剂名记错了,也无伤大雅,最少是扣四分。
在中医这块上,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我估计也会有很多的备考生,像我一样在某一块地方浪费太多无用时间,在此主要说这些容易踩坑的地方。
1.证型对应的方剂是固定的吗?证型也要一字不差吗?
书上写用哪个方剂就用哪个,照书得病,不过我们在写方剂名的时候,一定要在后面写加减,比如银翘散加减,这样就算忘记了某个药也没关系。证型和书上的差不多都可以,不用一字不差。
2.方剂用药全部都要背下来吗?
这里就是我踩坑的地方了,因为我基础差,所以我的方剂是基本都写不出来的,中药也不会,在焦虑之下我把所有方子都背完了,当然后期没复习忘得也差不多了。可是,这里才占比两分!为了两分耗费太多的时间真的不值得!康康老师和田博士都有对这个问题仔细讲解过,实际上,只要背诵一些相对应的中药,凑合凑合写就可以了。比如风寒:麻黄、桂枝,风热:薄荷、金银花,风湿:羌活、白芷,这个我也是按照康康老师公众号里的文档去背诵的,分为风寒暑湿燥火,气滞,血瘀,食积等。如果基础差,可以像我一样,先大概都读一读有个印象,方剂学里的方子都要记住,因为笔试还有方剂学,其他那些很偏的方剂,或者实在背不下来的,完全可以用组装的形式来回答,如果有中药基础的,那就可以直接运用自己的中药学知识,根据证型来拼方子,没有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精力。我当初就是背这个背得苦不堪言,后来发现性价比真的太低了。
但方剂的名字是必须记住的!可能书上有的是XX方去XX,加XX,考试的时候只要写XXX加减就可以了。比如:右归丸去肉桂,加艾叶炭、补骨脂、黄芪,写右归丸加减就好了。
第二站
第二站分值是35分,两个中医操作各10分,病史采集10分,临床答辩5分。
因为疫情原因,所以第一个中医操作在这三年都只有脉诊了。脉诊常规的模板就是那几句话。体位,选指,布指,运指,平息,诊脉时间,这个在书中都有,就不在这里细细阐述。
脉诊大多是真人模特,考官会要求汇报诊察结果,不要回答得太偏,一般就是浮/沉/实/滑/数/缓,不会有什么较少见的脉象,也不要给自己挖坑,因为还需要回答该脉象的特征及意义,说太难的自己都答不上来。就得不偿失了。
第二个操作是两个穴位的定位,要先背出来在哪里,有些考点是在真人身上找,有的是自己身上,有的考官身上,有的模型身上,这个各地区都不一样。然后是针灸/拔罐/艾灸/推拿,四个里面随机一个。最后考官提问。推拿是我的盲区,其他都接触过。
这里又要说坑了,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会做不会说,包括我也是,所以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在背诵那些无用的文字,尤其是推拿,背的我一个头两个大,后来我发现,只要会做,多多少少都能说出一些。当然看一遍理论是有必要的,比如针灸的套路:1.腧穴定位2.腧穴、术者手部消毒3.刺手拇食中三指持针(这里根据手法不同有差异)4.补泻手法的操作5.出针,消毒棉球按压针孔。艾灸的要点:灸至皮肤红晕而不起泡或疼痛。推拿八法,力度适中等等。其实都有些套路词汇的,所以不用特意去背。。(┭┮﹏┭┮)
现在的题目都是,患者XXX,XX岁,因XXXX就诊,请找出XX、XX的定位,并对XX穴采用XXX方法。就一句话,但是包含了所有需要操作的内容,审题一定要仔细。我的题是公孙和风池,在真人身上找出来,然后针灸包上行单手进针和捻转补法。最后问了个晕针怎么处理。
这个操作内容多,60个穴位一定一定要背牢,归经不会无所谓,其余的操作要试着边做边说一遍。
问诊的话,如果只想拿及格分,那背问诊模板就可以了,这个书上也都有。要高分,就要针对伴随症状那多阐述一些,因为病历算是写得很多了,所以相关的模板背的很熟(内科常规),如果不是写病历小能手建议可以分为肺系/心系/脾系等去看看相关模板,不过我的问诊题目是妇科的,妇科我写得不多,马马虎虎说了一些。但其实不用花很多时间,这块可以轻松拿高分~
临床答辩我是基本放弃的,内容太多了。性价比也很低。
总而言之就是抓得分要点,按照要点来进行学习背诵。
第三站
第三站的分数是25分,体格检查10分,西医操作10分,临床答辩5分。
这里是挺多中医考生的弱点,不可随便放弃,我的西医基础比较好,所以这块对我来说不是很难。
体格检查的内容是非常非常非常多的,因为我同时在准备其他考试,所以第三站我到很晚才开始复习,都可以说是考前一周了。我是按照康康老师提炼出来的高频考点复习的。一共是32个,自己又补充了心脏触诊等。这些我花两天时间过完了,看了一遍金英杰的视频,看了一遍田博士的视频,最后在家里人和我的玩偶身上过了一遍。考试考到的是触觉语颤,算是简单了。这块也是没什么好办法,必须动手操作,光看书肯定是不会的。
西医操作一共15个,也是看了两遍视频,但我原先会的就有一半以上了,外科包扎那块也是需要动手操作,骨折固定,绑三角巾,屈曲加压止血等没有操作过的都要自己试一下。光看视频和书不够,一定一定要操作。我抽的是进入非污染区脱隔离衣,操作的时候有点紧张,忘了个步骤,跟考官说了以后重来了一次,结果出来才发现解开腰带忘记绑起来了。。如果真的过程中漏了什么,好声好气跟考官说一下,能重来的就重来,不能重来考官知道你意识到了,也不会扣很多分。
临床答辩我也基本没准备,也是内容很多,大家酌情处理吧。
写了很久,也是希望能给更多的人乘凉。祝愿大家都能通过技能考试。
最后编辑于 2022-06-28 · 浏览 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