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列表读懂各种类型包材相容性研究内容
药品包装材料(简称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是指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吸附和迁移。为了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和人体用药的安全,药品与包装系统的相容性问题一直是药品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各个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亟待研究的内容。这虽然对于广大研究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但进行药物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对于选用对药物无影响、对人体无伤害的药包材并进一步保障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而言不可或缺。
目前我国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有药用玻璃(瓶、管)、塑料(瓶、片、膜、袋)、橡胶(胶塞、垫片)、金属(铝箔)和预灌封注射器(注射器针管、活塞和垫片)等五大类六十多个品种[1]。其中,玻璃、塑料、橡胶是相容性研究最常用的三种材料。虽然药包材的种类繁多,但是相容性的研究思路大致相同,CDE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的指导原则( 试行) 》[2]、《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和《化学药品与弹性体密封件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4]均提出了将相容性研究的流程分为6个步骤(如图1所示)。尽管不同类型的包材与药物相容性的研究思路和流程大致相同,但是在个别研究阶段,包材类型不同会决定研究内容有所区别,本文针对玻璃、塑料、橡胶这三种最常用的材料,通过一张列表完整清晰地呈现出三种包材在相容性研究各个阶段中主要研究内容的异同点(见表1),以便帮助研究者们在从事不同包材相容性研究时理清思路。

▲图1-包材相容性研究流程
▲表1-不同药包材在各个研究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



由上表可清晰地观察到,玻璃、塑料和橡胶三种材料主要研究内容的区别集中在提取(模拟)试验、相互作用研究和试验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最主要区别在于提取(模拟)试验和迁移实验:对于玻璃的研究内容较少,重点关注内表面是否会被侵蚀和发生脱片、无机元素和阴阳离子三方面;对于塑料,除了无机元素和阴阳离子,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有机可提取物和浸出物,这也是此类材料最大的难点;对于橡胶的研究内容最复杂,这是由于橡胶往往用于弹性体密封件,可能在与药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碎屑,因此除了可提取物和浸出物,还应关注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研究者们应根据包材的类型和组分确定每个研究阶段的重点考察项目,如结合药品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提取方法(提取介质和提取条件),确定考察的可提取物和浸出物,以便做到对症下药,从而避免盲目研究。
参考文献
[1]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YBB00142002-2015,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实验指导原则[S]. 2015.
[2]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EB/OL]. [2012-09-07]. http://www.sfda.gov.cn/WS01/CL1616/90946.html.
[3]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EB/OL]. [2015-07-28]. http://www.sfda.gov.cn/WS01/CL1616/126009.html.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化学药品与弹性体密封件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EB/OL].(2018-4-16)[2018-09-04]. http://cnda.cfda.gov.cn/WS04/CL2050/227855.html.
[5]ICH Q3D Elemental Impurities[S].20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四部)通则0903[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四部)通则0904[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四部)指导原则9001[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