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青少年甲亢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

发布于 2022-06-26 · 浏览 2479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0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青少年甲亢与成人甲亢相比有哪些特点?

 

1.青少年甲亢发病率远低于成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岁以下非常少见,高发年龄在7至16岁。


2.“青少年甲亢”在症状方面与“成人甲亢”有相似之处,例如,都有怕热、多汗、多食、体重下降、心动过速、甲状腺肿大等。


但青少年甲亢也有其自身特点,特别是在病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常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惹、烦躁、焦虑、精神亢奋、失眠等),或者出现低热、腹泻、月经不规律、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这些症状常被忽略,导致就诊时间较晚,从发病到就诊平均需要6~12个月。


3.疗程比成人甲亢长。“成人甲亢”服药时间一般是1.5~2年,而“青少年甲亢”的药物治疗时间至少需要2~3年,个别患者甚至需要用药10年以上。


4.比成人甲亢复发率高。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高达59%,2年内复发率高达68%。其中,年龄小、青春期前发病、初诊时病情严重,以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小于2年的患者,更容易复发。


青少年甲亢的治疗方式有哪些?该怎么选?

 

与成人一样,青少年甲亢的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


ATD治疗是当今国内外“青少年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优点是:无手术创伤及放射性辐射的风险,不会造成“永久性甲减”;缺点是:疗程长、缓解率低、容易复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2.放射性碘131治疗


优点是较方便、疗程短、治愈率高,缺点是:容易导致“永久性甲减”,后者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另外,有可能增加儿童(主要指5岁以下)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因此,不作为首选治疗手段,仅限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5岁以上的青少年甲亢患者选用。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有可能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或导致“永久性甲减”,青少年甲亢很少采用。但甲亢伴有甲状腺癌的患者,或者对药物(ATD)不耐受又不愿意接受碘131治疗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青少年甲亢如何选择抗甲状腺药物(ATD)?

 

抗甲状腺药物(ATD)主要有两大类:硫脲类和咪唑类,前者的代表药物是丙硫氧嘧啶(PTU),后者的代表药物是甲巯咪唑(MMI)。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推荐甲巯咪唑(MMI)作为青少年甲亢的首选治疗药物,这是因为丙硫氧嘧啶(PTU)有导致严重肝损伤的风险,临床仅在抢救“甲亢危象”时才选择丙硫氧嘧啶(PTU)。



青少年甲亢MMI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青少年甲亢MMI的使用原则是低剂量、长疗程、缓慢停药。

➤MMI的常用剂量为0.2~0.5 mg/(kg·d),范围是0.1~1.0 mg/(kg·d);

➤对于婴儿,甲巯咪唑推荐剂量为每天1.25mg;

➤对于1~5岁的儿童,其推荐量为每天2.5~5.0mg;

➤对于年龄在5~10岁的儿童,每天需要给予5~10 mg;

➤而年龄在10~18岁的青少年,甲巯咪唑推荐剂量为每天10~20 mg。


由于青少年甲亢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为了提高缓解率,药物治疗至少应持续2~3年以上,复发风险高者需坚持服药3~6年。若长时间无缓解趋势或逐渐出现对药物不耐受,必要时需考虑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


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要注意哪些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与成人相似,但发生率高于成人。


常见不良反应有:肝功异常、白细胞减少和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等),其它少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有严重粒细胞缺乏、重度肝损伤(多由PTU所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


如何做好患者病情监测?


在实施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前,需常规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在治疗初期,每周检测1次血常规、肝功能,每2~4周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

➤在药物减量阶段,每4~6周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

➤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维持阶段,应做到每6~8周复查1次甲状腺功能;

➤在药物治疗结束停药后的阶段,开始每2~3个月复查1次甲状腺功能,病情稳定后每3~6个月复查1次甲状腺功能即可。


本文首发:医脉通内分泌科

作者:王建华山东省济南医院主任医师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479

2 50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