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校申博经验——GAP一年上岸浙大:



相比于考研二战,选择考博二战的人可能会更少,这一年经历了外校申请、跨专业申请、科硕申科博、科硕申专博等等,所以想在这里记录一些自己的点滴。
我是2021年某985的科研型硕士应届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在当年没有读上本校博,同时也没有申请外校,毕业的时候有一篇中文核心、一篇8+分的1区文章正在返修,然后也在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又考了一次6级,分数590+,自己综合各种因素后决定暂时不参加工作或规培,二战备考博士。
考博和考研是完全不同的,目前考博大部分院校已经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尤其头部的几所医学院校。中山大学今年还是实施的统考,但听说今年之后就要实施“申请考核”。作为科硕,如果没有顺利读博,大部分人应该会考虑规培吧,从疫情爆发之后,明显感觉科博的名额在缩减,而且一年比一年少,但是科硕的招收貌似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多(以我硕士院校观察所得),可想而知以后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参加规培的话就得三年,等拿到规培证之后可以再申请专博(大部分院校申请专博是有规培证要求的,只有部分院校只要求有执医证就可以,比如浙大、华西、湘雅等),可谓“曲线救国”。当然,也有部分同学会申请海外博士,也不失为一个选择,这根据个人情况抉择就行。
北协:北协是我第一个参加复试的院校,因为硕士的三级学科方向北协今年不对外招收科博,只招专博,而且报名专博也需要规培证,所以就选择报考了另一个三级学科方向(均为外科学),北协是按照1:2的比例进复试,我材料审核成绩排名第4,报考的方向今年招收3个学生,侥幸进入复试。材料审核会给每一项打分,然后会公布每个进入复试的学生的分数和排名,总体来说相对公平。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均为线上进行,笔试范围主要是报考三级学科方向的临床相关内容以及基础科研相关内容,因为没有深入了解过该三级学科的临床前沿知识,所以部分题目未能答出。次日参加线上面试,面试流程不完全与官网通知相同,所以像自我介绍、ppt这种建议中英文都准备。老师面试的时候没有太为难,问的都是一些非临床相关的问题,其实在复试之前我就有心理准备了,材料审核靠前的几名都是招生导师的学生,而且自己准备得确实不充分,所以一开始就没报太大希望,最后结果也和预料中的一样被刷,录了本院的。
浙大:浙大我报考的是和硕士一致的三级学科方向,浙大报名专博不需要规培证,只要有执医证就可以,想着专博名额可能比学博多(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所以我就报名了专博。浙大的申请资格要求应该是全国范围内比较高的,主要是近5年英语六级>480(或者雅思6.0托福90等等),以及近5年的一篇一作高水平文章(官网是这么写的,SCI肯定最保险)。虽然官网上说按照不超过1:3的比例进入复试,但基本上只要符合报考资格的学生都能通过,所以到复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十几个人竞争一个名额(如果报名科博的话竞争压力就小了很多,但在报名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名额如何分配,所以这点真的就是赌运气)。浙大是外校和本校申请转博的同学一起复试,本校转博也有英语成绩要求,要求和外校一样,从这点来看浙大还是相对公平的(毕竟好多学校硕博连读提交个申请表就完事儿)。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且笔试和面试都必须合格才能录取(如果笔试不合格,面试就算得分再高也不会录取),我报考的科室科博和专博笔试都考的同一份题,都是该方向临床相关的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仅看外科学教材上的那点内容完全不够,需要看国内相关指南,有时间的话最好还要看一下国际性指南。面试安排在第二天进行,主要是自我介绍、临床问题提问、文献阅读和翻译、德育问题提问,没有多问其他什么问题,一个学生完了之后就开始另一个学生,估计也是因为参加复试的学生太多了。复试是线上进行,用的钉钉,面试结束后当天就会有结果,被拟录取的学生会接到导师的电话,签协议,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官网公示。我也是后来逛园子才知道浙大的名额分为ABC类,一般复试前公布的是AB类,C类需要复试完导师向医院申请。总的来说浙大比较公平,有硬实力的同学值得一冲。
武大:今年武大和浙大通知复试的时间大概相差一个星期左右,武大是按照招录比1:2筛选进入复试,每个学生的材料审核成绩也会公布,材料审核成绩公布前教秘通知自己录制一个5min左右的自我介绍视频发到指定邮箱,会结合视频内容和材料打分,最终形成审核通过名单。本人通过初审进入了复试,排名也比较靠前,但由于浙大已经录取,所以放弃了复试机会。
西交:个人认为西交应该算是一个半申请半统考的院校,而且出招生简章比较早。首先医学部会根据提交的材料评分,然后划定分数线公示进入笔试环节的名单,不同专业笔试考察内容不同,本人报考的是外科学科博,所以考察的内容是英语和解剖,专博的话是考察英语和诊断。笔试考察时间在招生简章上通知的是1月份,这个时候其他学校的复试都还没开始,考虑到时间比较充裕就报名了(对于gap选手时间确实比较充裕),但今年由于疫情笔试被拖到了4月份才开始,这个时候其他院校也陆续开始复试了,线上参加笔试,开着摄像头,自行打印答题卡答题,结束后把答卷拍下来发给监考老师以及指定邮箱,同时还要在半天之内把答卷邮寄到学校。一段时间后会公布两科的成绩,过了分数线的才能参加接下来的复试。本人解剖没过线无缘复试。
华西:华西报名需要导师签字,要提前发邮件联系导师。华西也可以科硕报名专博,因为本三级学科方向没有对外名额(科博和专博都无),所以又跨考报了肿瘤学(因为硕士期间做的是肿瘤研究)。华西会公布初审过线人员名单,然后过线的同学要按照教秘发的excel表格内容填写自己的情况(比如硕士院校、科研文章、获得奖项、参与课题等,这些都占有一定的分值),今年肿瘤学的专博简直是神仙打架,招10个,有90多人过初审。华西报名是在研招网上报,不是学校自己的网址,大家报名的时候一定要留意研招网上的邮箱是否已更新,我就是没有及时更新,教秘直接把excel表格的通知发到了我旧邮箱,也没电话或短信通知,我发现的时候已经过截止时间了,然后急急忙忙填写返回去,很多内容都没填写(后来听华西的同学说只要是参与的课题、其他什么奖项都可以填上去),最后分数不高,无缘复试。
华科:对外的科博名额很少,没有gx的就不要抱太大希望了,基本是招专博(要有规培证或工作经验才能报),也需要拟报考导师签字,签字是网签。
北医、复旦、上交:未进复试。
关于导师联系,建议给每个学校的意向导师都发邮件,一个学校(或一个医院)只发一个导师,目的是排除已经有心仪人选的导师,其他诸如“欢迎报考”“公平竞争”的回复以及很热情的表现,大家听听看看就行,没必要去猜导师的意思,只要他没明确说“我已经有心仪人选”,而且你也很想报到他名下,那你就报,或者托自己同学打听一下消息也是可以的,毕竟每个导师的想法都不一样,同一句话从不同导师口里说出来意思也可能不一样。我报考的浙大导师,我是在去年刚出简章的时候发的邮件给他,他就只回了我“欢迎报考!”四个字,然后我再也没联系他,第二次的联系就是在复试结束后。如果导师有要求提前见面、提前线上面试当然最好了。
GAP一年压力肯定是有的,总是在担心如果申请不上该怎么办,甚至在复试前赶紧先把规培报了,但曾经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就想过,既然决定要二战,那就全力以赴,尽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备考上,如果边规培边申请肯定没有很多时间复习。在家备考,除了自己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也记得抽时间锻炼,以及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一年走来,有得有失,唯有经历,才不会后悔。
ps:考博真烧钱,光报名费就去了1500rmb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