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胰腺术后出血的治疗策略之【CT阅片】

胰腺手术后出血不像胰漏这么常见,但却十分凶险。
回顾2021年经手的近250例胰腺手术,术后出血一共6例,腹腔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3例进行了二次手术。今天谈谈术后出血的治疗策略。
早在2007年ISGPS就发布了胰腺术后出血(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 PPH)的定义、分级和治疗手段[Surgery 2007;142:20-25]。简言之,PPH可分为早期出血(术后24小时内)和晚期出血(术后24小时候),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腔外出血(腹腔出血)。按出血时间、部位、出血量等因素可分为A、B、C三级。
PPH治疗上,无非就是保守治疗(conservative therapy),俗称“屏”;内镜治疗(endoscopic therapy);血管造影(angiography),即介入;以及再次手术(reoperation)。再次手术绝对是每一位外科医生都不愿意面对的,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要面对术后腹腔的水肿粘连以及潜在找不到出血点的可能性(麻醉一打血压下降,出血点止住了)。
具体碰到术后出血,该如何处理?
以前一次线上会议上一位专家讲:“只要是腹腔出血,第一选择都是DSA——DSA排除动脉性出血”。这种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其实并不正确。因为DSA如果是动脉性出血,能栓住那解决问题,如果没法栓呢?(后面实例会讲到)。其次,DSA如果在生命体征不稳的情况下去做,有可能挽救不回来(gg在介入台上),因为DSA的时间成本至少在1小时左右。再次,DSA也有介入科医生栓的好坏之分,万一半夜出血没有有经验的介入科医生在场怎么办?因此,对于胰腺术后出血,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那胰腺术后出血,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个人认为,第一都是综合判断:哪里出血(腹腔还是消化道)?出血量多少?血色素下降多少?意识和生命体征如何?综合判断之后,在有限的时间窗内完成CT平扫+增强。仅有一种情况可以绕过CT:腹腔引流管大量鲜血涌出伴休克及生命体征不稳,这时第一件事是赶紧联系手术室、麻醉科、血库、监护室,边抗休克边送手术室急诊手术探查止血。除此之外,个人认为都应该完成CT平扫+增强(为什么我强调平扫要一起做,这个后面会说),因为CT可以在你选择干预手段前提供很多信息,而且时间成本不高(绝大部分医院加急CT可以在15-20分钟内完成,如果CT室在住院部同楼层那更好更快,除非到CT室要穿过室外而外面又正在下大雨)。
言归正传,CT上怎么看出血?个人经验,出血在CT上一般CT值在40Hu以上,平均50~60Hu之间。如果CT上能看到腹腔积血,那就在积血附近寻找出血点。
下面结合实例:
第一例是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LSPDP)后2天腹腔出血。
急诊CT见胰尾手术区域积血,CT值63Hu。

积极寻找出血点,连续层面胰腺断端吻合钉可见,其旁可见一高密度血管样影,考虑是脾静脉分支出血。


前面提到为什么必须要做平扫,是因为平扫上可以看到机化的高密度血管影,而只做增强可能会误以为那是正常血管影。因此,平扫+增强一起看可以发现出血点的蛛丝马迹。
复盘手术录像,可见术中脾静脉分支上的一个Hemlock夹闭不牢靠,术后Hemlock夹脱落可能是此次术后出血的原因所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看CT的过程中需辨别断胰腺用的吻合钉是不透CT的,不要误以为是血管影;还有钛夹也是不透CT的,在CT上同样可以看到;而Hemlock不可吸收夹是可透射线的,在CT上不可见,没有散射也无伪影。
第二例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5天腹腔出血。
急诊CT见腹腔积血,CT值46Hu。



第三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周呕血。
急诊CT动脉期见胃肠吻合口造影剂外溢,考虑胃肠吻合口小动脉出血。


总而言之,胰腺术后出血,除非生命体征不稳需立刻抢救,在有限的时间窗应该完成CT平扫+增强。积血CT值一般在40~60左右,这与腹水性质的腹腔积液明显不同。在积血附近,动脉期应注意有无造影剂外溢(对应动脉出血),平扫应注意有无线样高密度影(对应静脉出血)。此外,非胰腺手术亦可通过此方法来寻找出血点!
最后的最后:胰腺术后最可怕的不是胰漏,而是出血!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