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三伏贴)科普问答
目前,天气日渐炎热,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即将到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三伏天”。利用这段酷暑难耐的特殊气候特点,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是中医思维的一个大智慧所在,即大家比较熟悉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求本”等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由于此法使用方便、操作容易,越来越为广大群众的喜爱。
现在就“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三伏贴)”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知识做以下解答。
1.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这些疾病遇冷则出现咳喘发作或加重,有些患者在秋冬季节需要反复住院治疗。
“夏治”是指在夏天,天气炎热时,疾病处于的缓解期期间,进行一些干预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者即使复发也可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这一观点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因此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有差异。那么这些疾病为什么在春秋冬季容易发作或出现呢?他们有什么共性呢?这类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因为患者体内的阳气不足,同时感受外来寒邪而发生的。还有部分患者不仅有机体的阳气不足,同时体内兼有寒湿病邪潜伏于体内,遇寒则诱发疾病的发作。可以看出此机体阳气不足为发病的根本原因,外来寒邪为诱发因素。
“冬病夏治”针对这类疾病的发病病因,利用“三伏”期间全年气温最高,人体也进入了阳气最旺盛时期的特点,进行扶助阳气的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借助自然界中阳气旺盛和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在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增强抗病御寒能力、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
2.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也有针刺、艾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还有食疗等也可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的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夏至后的三伏天期间进行治疗的,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清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该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春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中医专家组重点推荐三伏贴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过敏性鼻炎
小儿及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的贴敷制剂是什么
消喘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院内制剂(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063222)。“消喘膏”的基本药物组成:炒白芥子、麻黄、荜茇、白芷、生姜、石菖蒲等。该药在专用制剂室中,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加工制成带生姜香气的棕黄丸状物。需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用时需提前放置至室温后使用。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双侧的肺俞、心俞、膈俞,共3个腧穴(6个贴敷点)。
5 贴敷方法
患者端坐,充分暴露背部,双上肢相拥,肘部置于膝上,含胸拔背,充分暴露背部。用纸巾擦干汗液后,将药物压按成饼状放到腧穴上,以胶布覆盖,按压固定。

传统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一般为初伏、中伏(及闰中伏),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目前为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一般以晴天的10:00~17:00为佳。
成人:每伏贴1次,每次贴敷4~6小时。每伏贴敷间隔9天。
6.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程
一般以每年三伏期间按伏贴3次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贴敷3年为佳。3年后可根据病情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7.哪些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使用时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以判断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5)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8.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之品。
(2)应慎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
(3)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宜洗温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只可用温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4)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药期间最好避免空调、电扇直吹,避免皮肤遇凉而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5)要保证充足睡眠。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
(6)贴敷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大量出汗或药物移动脱落。
9.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主要注意事项
(1)治疗前要向正规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适用此方法。
(2)穴位贴敷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3)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学中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除有适宜人群和病种外,贴敷药物须根据疾病合理调配、制备、保存,贴敷时要根据病种、病情辨证选穴等,故不建议市民自行买药、调配、贴敷。
视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部“三伏贴”定制化服务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