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烧40℃,这时候千万别这样做,这样做反而害了孩子的一生。发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发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发烧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孩子一旦高烧39℃甚至41℃的时候,家长这时候马上就过来医院找医生,要求医生马上开退烧药甚至“退烧针”,殊不知在孩子还未高烧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建议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发烧:也称为发热。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及超高热(>41℃)。发热只是症状表现,当孩子发热时,我们如果一味地给退烧药只是治标不治本。打个比喻就是,一个烧着开水的水壶就是一个小宝宝,水烧开了,我们倒点水(退烧药)进去,孩子马上就不烧了,但是火(源头)没有熄灭,药效已过,水壶(孩子)就会又烧起来,如果你还要盲目加水,水壶也会溢出来,火不熄灭水壶总会烧坏的。综上所诉,我们需要找到发热的源头,才能使水壶慢慢降温至正常。至于如何找源头,这是医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家长能做的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在家我们能做什么,
1.家里需要备退烧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小孩子的最好配备的是混悬液,这样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进行调配。
2.常量体温。孩子发烧的时候需要监测体温变化,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量一下,不要嫌麻烦,有些家长可能有经验,因为去到医院的时候,医生通常都会问一下孩子烧几天了?最高烧到几度?有没有吃退烧药?吃了能不能退下来?过几个小时又反复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为了了解孩子的体温变化从而明确病因,所以发烧的时候,家长需要记录下来孩子的体温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医生清楚孩子的病情。
3.时刻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相信很多家长最害怕的就是孩子高烧之后抽搐:孩子口吐白沫、两眼翻白、叫都不应、意识模糊,手脚绷直。发病都是有先兆的,我们要常量体温,孩子高烧、精神萎靡了,昏昏沉沉的没精打采的时候,要随时做好孩子抽搐的准备。简单几句就是:留意精神,眼睛大大的不用着急,睡着了很甜的时候不用着急;精神萎靡的要注意,睡着了皱着眉头一脸不舒服的要注意。(关于小儿惊厥我后面会再写一篇文章详细说明)
4.不要盖太多衣被。就像一个火炉一样,你不盖被子,他还可以自己散热,你盖着被子就阻挡了散热,反而捂得越来越高烧。其实孩子并不热,你盖的越多,他越热。以前的土方法就是发烧了盖一大棉被,出一身汗就不烧了。可是我们并不建议这样的做法,一来孩子自身的散热不能发挥作用,二来容易出汗过多虚脱。我们只需保证不着凉就行了。
5.物理降温很重要。温水擦浴是对抗发烧的利器,发烧的时候孩子手脚冰凉,额头滚烫,家长需要的是不停的用温热的水沾湿毛巾,用毛巾来擦拭孩子的全身,或者直接洗个温水澡。就像一个在沸腾的水壶,我们用毛巾盖在表面,虽说不能减少火焰的炽热,但也能让水壶(孩子)的体温稍微降下来一段时间,这样能让孩子没有那么难受。最后切记不要用酒精擦浴。
6.抽搐不要按人中。发烧就像电脑的主机发热,CPU过热的时候电脑就会自动重启(抽搐就相当于自动重启),电脑蓝屏:孩子口吐白沫、两眼翻白、叫都不应、意识模糊,手脚绷直。这时候你强行按人中(开机键),孩子也不一定会立即开机。这时候的大脑在进行保护机制,不要打断。想想电脑死机蓝屏的时候,自动重启的时候,不管我们按什么键都不会有反应。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防止孩子被口水白沫呛到窒息,不要强行搬动他,不要按开机键。及时送医院。
第二,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在医院我们能做什么。不要一味的要求医生开退烧药甚至“退烧针”。我们先明确什么是退烧药,现在临床上常用退烧药主要是指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赖氨匹林(赖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安乃近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可以用于儿童。安乃近可以引起致死性粒细胞缺乏和肾损伤,只有在其他药物无法退烧的急症时使用。所以在孩子38.5℃以上,或孩子因发热所致的明显不适时,医生会开具布洛芬或者扑热息痛降温对症处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退烧药不是一吃下去马上就能降下来的,一般起效时间是半个小时,如孩子的体温会从39.0℃慢慢退至38.7℃,然后一两个小时可能降至正常(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及经验)。所以孩子家长在这段时间需要冷静地应对这场考验。有些感染严重的孩子会两三个小时又重新高烧,这时候就是考验我们家长和医生的时候了。
孩子高烧老不退,吃退烧药的间隔时间还没到(退烧药的间隔时间是4-6小时一次,且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不建议两种退烧药合用),这时候如果逼着医生开退烧药,反而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前面说了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所以退烧药只是治标,“消炎药”才是治本,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及检查结果开出相应的抗菌药,在这场战役里,医生和家长是统一战线的,医生在认为孩子需要支援的时候,医生会挺身而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