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西林瓶老是喷?这些技巧要掌握!
西林瓶的配制不同于安瓿,安瓿的配制重点在于如何安全、无污染地把安瓿掰开,但西林瓶是一个密封瓶,配制时如何巧用压力至关重要。自己虽不从事护理行业(静配药师),但从事药品配制工作将近十年了,其实药品配制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分享以下自己的一些西林瓶调配心得和经验。
一、选择合适的稀释溶媒
从配制角度而言,正确选择溶媒是影响溶解的关键一步,除了常见的盐水和糖水,还有一些药品是需要使用特殊的溶媒进行溶解的。如大家经常讨论的乳糖酸红霉素的溶解,不管最终稀释于何种溶媒,初溶时都需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1]。其他需使用注射用水初溶的药物详见之前帖子:《一文说清:为什么有些药物要用注射用水初溶?》。另外,还有部分药物是有专用溶媒,详见列表。

二、溶媒量要足够
除了溶媒种类,溶媒的使用量也很关键。量不足时不能使药物充分快速溶解,过多容易产生不能装载的现象。如配制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时,使用10ml溶媒配制的时间(42±5s)比使用5ml溶媒使用的时间(246±35s)要快很多[2]。溶媒量多少可参照具体药品说明书要求,如说明书上并无标注,可用注射液空筒与药品瓶身进行比对,一般抽取溶媒量为西林瓶瓶身最大装载量的1/2至3/4,如下图

三、瓶内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西林瓶是密封瓶,配制时必须考虑压力的因素。与外界大气压对比,可分为三种:负压、平衡压和正压(正压是在溶解后才会产生,也可称为产气),三种不同压力的药物配制方法有差异:
1、平衡压:瓶内是平衡压,即瓶内压力与瓶外压力相等。注入溶媒或抽吸药液时,根据等量交换的原则,给予与溶媒量相同体积的空气去换取药液,为方便抽吸,也可适当多给些。但要注意注入溶媒或抽取药液时应少量多次,若一次性注入过快过多,易造成针栓脱落或药液从针孔喷出。
2、负压:负压情况下,溶媒会被吸入瓶内,但抽出药液却很困难。此时应根据负压大小,抽取适量空气注入瓶内纠正负压成平衡压后,再按平衡压药物抽吸方法抽吸药液。
3、正压:瓶内为正压 , 待瓶内粉末充分溶解后,倒转密封瓶,使其保持竖立状态,注射器无需预留空气,快速插入瓶内,此时药液会因为瓶内正压自动注入注射器内。
那么如何判断该药物是负压、正压和平衡压呢?其实是有技巧的,前面已讲过正压的药品是因为其中含辅料无水碳酸钠或碳酸钠,这类药物很少,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匹罗、头孢替安、头孢孟多等。剩下的就是负压和平衡压的了,可以从药品性状来判断。一般而言,如果药品性状为均匀粉末状的,多为平衡压;而药品性状为块状的,多为负压。如下图。

四、注射器的选择很关键
相对于一次性注射器而言,带侧孔针头(单侧孔、双侧孔)的溶药注射器更适合用来配制西林瓶药物。这是因为溶药注射液的阻力更小,侧孔针头孔径更大,单位出液量大,对瓶壁和药粉末有较大的冲涮作用,利于药物溶解。另外,使用侧孔无菌溶药注射器进行混合调配出现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率比使用普通直孔溶药注射器明显降低[3]。需注意溶药注射器仅可以用于溶解药物,不可用于人体注射。

五、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部分特殊药品由于储存时间和药品本身性质的原因,需采取特殊方法配制。
1、抖散粉末:部分药物因长期存放而使瓶内药粉集聚,常聚集于瓶底或瓶颈,这类药物与溶剂接触后易凝结成块,并在块状物表面形成保护层,阻碍了溶剂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如美洛西林舒巴坦。这类药物溶解前需将粉末抖散,增大接触面积,方能快速溶解。
2、易产泡沫:部分含白蛋白、皂苷的药物在调配过程中振摇会使药液产生大量泡沫,泡沫无法完全抽吸,导致给药剂量不足,如白蛋白紫杉醇。这类药物配置时可沿瓶壁缓慢加入溶媒,之后轻轻滚动药瓶至药粉全部溶解后抽吸。
3、温度要求:部分药物溶解时对温度有要求。如人纤维蛋白原在使用前和溶解时都需在30-37℃的温度环境中。
4、借助振荡器:在配制大数量西林瓶药品时,振荡器确实是一个好帮手。其中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对振荡器有特殊要求,需置专用振荡器(振荡频率20H,振幅:X轴方向7cm、Y轴方向7cm、Z轴方向4cm)上振荡5分钟。
总结
再多的理论和技巧缺乏实践终究是纸上谈兵,每类药品配制方法略有差别,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阐述,希望我的经验能让大家更快更好地配好西林瓶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新宇,蒋睿,张艳仙.乳糖酸红霉素溶媒选择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1,19(01):42-43.
[2] 方静,李彬,娄晟,钱正,陈京缦.缩短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难溶性药物溶解时间的方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04):420-422.
[3] 于丽君.两种注射器进行混合调配产生输液微粒污染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5):104-106.
首发于丁香护士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