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01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是言气虚而见形寒肢冷或自汗出以及易受外邪而患感冒之类。有谓“形不足”指形体削瘦,欠妥。
一、临证应用
举验1:朱某,男,46岁,1975年诊治。
患者在50年代曾赴西北参加筑路工作三年,由于条件艰苦,且对气候环境不够适应,遂患舌上溃疡,屡治不效,迁延20余年。
曾大量服用核黄素、牛黄清火丸等药,有的无效,有的则加重病情。
望其舌暗淡,溃疡累累,或成斑块;或成裂口,纵横交错,舌苔薄白水滑,脉象沉。
兼见下肢轻度浮肿,形寒肢冷,大便稀溏,日二三行,小溲清白。每逢洗澡以水淋浴,则前阴有粘液流出,阳痿早泄。精神疲困。
此病得之劳苦,且久病及肾,乃虚损之证,治当补益肾气,以金匮肾气丸(汤)加减治疗。
熟附片12克、上肉桂5克、粉丹皮10克、建泽泻8克、淮山药12克、云茯苓12克、熟地黄12克、五味子10克、炒白术10克、炒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怀牛膝12克
15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二十天后复诊:舌上溃疡明显减轻,仅有二三处尚未愈合,舌色渐转红润。浮肿、便溏以及形寒肢冷、遇水滑精诸症均明显缓解。精神亦较前转佳。
再以金匮肾气丸缓图之,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丸。又经月余,其病痊愈。
举验2:王某,男,2岁半,1988年秋季诊治。
数月来自汗多,睡眠则浸湿枕席,食纳欠佳,面色晄白,且易患感冒。舌苔薄白,质正常,指纹淡红。大便调。曾服钙片治疗,汗仍不止。
证属气虚“形不足”自汗之证。治以补气固表敛汗,兼以清热,用玉屏风(散)汤加减。
生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炙甘草3克、金银花5克、连翘5克、生牡蛎10克、浮小麦5克
三剂,水煎置温频服。
服药一剂后自汗即止。服用此方数剂,其易患感冒亦得到解除。
二、发挥
《至真要大论》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谓劳损之病,正气大虚,宜以少火温补之品,以助阳气,切不可以苦寒泻热,更伤其阳。
前例虽为“口腔溃疡”,但得之劳苦伤气之后,更加病程日久,其为虚损之病无疑。又见便溏、浮肿、形寒肢冷、滑泻、阳痿,正是肾气大伤、元阳亏损之证。
20多年中虽屡服中西药物,均无济于事,皆因治病未得其“本”,而仅治其标之过。
前医见口舌生疮,谓为心脾郁热,而用牛黄清火丸之类,势必更伤其虚弱之阳,其病情焉能不加剧?
笔者用益肾气、温肾阳之方,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而口疮痊愈,身体亦复强健。
但是,肾虚何以舌上生溃疡?
盖舌为心所主,心与肾乃水火之脏,两相既济则身体康健,若肾气久衰,不能温暖心火,致心气亦不足,因而血脉不盛,舌体不能得到心经气血的充养,故尔生疮日久不愈。遇此类证候,自当补益肾气,才是治本之法。
舌上溃疡之病,仅有见到舌红、心烦、尿赤等偶然发病者,可用导赤散之类,泻心经之火,使之从小便排出而愈;
其反复发作溃疡或周期发作,或迁延逾年者,极少有尚为心火亢盛之证,因而不宜再用泻心火方法去治疗。
临床所见,此类疾病中有相当部分与脾脏有关,笔者亦曾用参苓白术散、封髓丹类方剂,治愈多例长期口舌生疮者。
以西医观点分析,谓核黄素缺乏而生此病,其用之而愈者,亦必轻浅之病。
试想患口腔溃疡病的人中,大多数人的饮食与周围人无大差异,为什么病者自病,无病者自不病呢?其关键仍在于人体内部条件不同。
我们用补肾法、补脾法,虽然这些药物中,也很可能含有较多的核黄素成分,毕竟不如直接口服核黄素更利于吸收,但却治愈其病。因此说,治病的关键仍在于调节人体的功能,故必须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
后例小儿气虚自汗,用益气固表法一剂而自汗除,数剂而身体健康不再易患感冒。
此方加减为散,沏水代茶,每日3~5克,常服,亦可起到益气保健,防止感冒的作用,尤其对小儿更为适宜。
又对此句经文“形不足”的理解,应是气虚而形体衰弱,其意如同《素问·生气通天论》,“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中的“形弱”。
正因为形弱正气虚,才表现出各种症状,或招致外邪侵袭,因而用“补之以气”的方法治疗。
假若将“形不足”解释为“形瘦”看待,则有欠通之处。
一般说来“瘦人多火”,不宜再“补之以气”;或者形虽瘦,但却无病,亦不必“补”气;再者其形瘦,果是病态,也未必定是气虚所致,岂可断言“补之以气”呢?
02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指阴精血液亏虚之证,当用厚味以补精血之法治之。
一、临证应用
举验1:卜某,女,31岁,1989年3月诊治。
四月来崩漏不止,量多时“如排小便”,量少时亦淋沥不净,色红而挟少量血块。曾住医院治疗,及输血400毫升,因效果不显,乃来中医门诊求治。
就诊时除崩漏外,兼见小腹发凉隐痛,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精神疲惫,面色萎黄微现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略数。血色素4.8克。
证属血虚有寒,治以养血温经,袪寒止痛。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全当归20克、生姜20克、陈皮10克、羊肉250克
上四味共入砂锅中,以清水炖煮至羊肉烂熟,食肉饮汤。每日一剂,连服三日。
三日后复诊:崩漏基本停止,仅偶见少量红色。
改用人参归脾丸,每日两丸,早晚分服。并注意饮食调养,慎起居,避风寒。
服丸药十日后停药。再经月余,经水复至,量适中,无腹痛,五日而净。病愈。
举验2:古某,男,34岁,中学教师,1975年诊治。
半年来行房时不能排精,同房后汗出疲惫,形体瘦弱,舌质略淡,苔薄白,脉细软。睡眠、食欲正常,二便调。经检查未发现前列腺炎及其他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证属精血亏虚,宜饮食调养。嘱其适当增加蛋、肉、菌类高蛋白食品,注意劳逸结合,房事不宜过频。
一月后询问病情,果愈。
二、发挥
味厚之药食,多有滋补阴精血液的功效,在厚味之中,又以血肉有情之品功效最著。
前例妇女血虚有寒,因而崩漏不止、少腹拘急隐痛。前医虽用止血以及输血治疗,终非治本之法,是以疗效欠佳。
我们遵张仲景先师之论,选用当归补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陈皮理气和中以资化源,更用羊肉补虚生血,羊肉性温味苦,对于血虚有寒者服之最宜。
崩漏基本停止后,改进人参归脾丸,缓图其本,加之饮食调养而病愈。
后例男性患者,因操劳过度,饮食调养失宜,以致虽在壮年,却精血亏虚,求本而治之法,即当以饮食补虚,劳逸结合而病自愈。
临床又偶见有因前列腺炎症等生殖系统病变,行房不能排精的病例,则当针对其病症用药,一般不属精血亏虚之证。
注: 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选摘自《黄帝医术临证切要》,王洪图、詹海洪著,华夏出版社出版,1993.9。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