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如是说:2022 SCAI指南解读及美国PFO封堵指南的变迁和意义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玉顺教授
卵圆孔未闭(PFO)与反常栓塞的关系最早由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t于1887年发现并提出, 早期依靠主要依靠尸检,80年代以来心脏超声可以直接在PFO处发现有骑跨血栓。临床上找到血栓的概率极低,因此,PFO与不明原因卒中的因果关系主要靠推测。
1992年Bridges等首先开始介入关闭PFO预防再发卒中。迄今为止,共有6个比较封堵PFO+药物与单纯药物预防卒中复发的RCT研究。早期(2012~2013年)发表于《N Engl J Med》杂志上的3个RCT研究(CLOSURE I、PC和RESPECT),并未发现封堵PFO优于药物治疗。2017年和2018年,《N Engl J Med》和《JACC》杂志上刊登了4个RCT研究(CLOSE、REDUCE、RESPECT远期和DEFENSE),均给出了阳性结果。
在2017~2018年,世界多国诸如加拿大、德国、法国、欧盟等的神经病学学会和/或心血管病学会相继更新了有关PFO治疗的专家共识或指南。但人们期盼的美国共识/指南在2018年并未更新。
2019年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CAI)就PFO封堵术用于反常栓塞性卒中二级预防出版了专家共识声明,这个声明被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认可,可以作为神经科医师的培训工具。
2020年AAN在2016 AAN关于卒中和卵圆孔未闭患者的实践报告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更新。建议某些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PFO封堵术,以防止复发事件。得到了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以及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AN)的认可。
2021年美国AHA和ASA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发布,这是继2014年后,时隔7年的再次更新,发表在在2021年5月24日《Stroke》杂志。在PFO板块,提出了新的建议。
2022年5月,SCAI发布了卵圆孔未闭的管理指南。新的指南中主要建议涉及了PFO封堵术预防复发性PFO相关卒中的患者选择,以及PFO闭合术可能在预防其他结果如偏头痛和抑郁症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纵观美国指南连续更新,对我国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等正确认识和处理PFO相关卒中意义重大。
一、“PFO相关卒中”已取代一些不明原因卒中
虽然许多原因可引起缺血性卒中,但临床上有相当多的卒中经过全面的评估仍找不到原因。在1989年提出了原因不明梗塞或卒中的概念。世界上,缺血性卒中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分类,如TOAST、CCS、ASCO表型、ASCOD表型等,但始终都有不明原因卒中这一类别。研究发现,不明原因卒中几乎近一半都有PFO,特别是随着6个RCT研究的发表,美国FDA已批准两种封堵器用于关闭PFO预防卒中复发。
在2020年,《JAMANeurology》杂志刊文(Proposal for Updated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Potential Causative Mechanism in Patent Foramen Ovale–Associated Stroke),提出了PFO相关卒中的概念。认为有一部分不明原因卒中已发现于PFO相关,通过封堵PFO可以预防卒中复发,就不应再归于不明原因卒中。这样有利于对这类卒中的防治。但这一概念并未在2021年AHA/ASA指南引用,该指南仍用的是不明原因卒中的概念。而2022SCAI明确应用PFO相关卒中取代了不明原因脑卒中,这标志对PFO与不明原因卒中关系的肯定。2021年在征求国内专家的建议后,中国学者最后应用了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这一概念,将指南名定为:《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目前,认为PFO相关卒中占18~60岁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10%。

图:缺血性卒中分型与PFO研究时间表
二、诊治PFO相关卒中强调MDT,应与患者共同决策
在2019年SCAI神经科医师培训指南就建议,PFO封堵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时,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建立由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共同决策、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2020ANN、2021AHA/ASA和2022SCAI指南,虽然对于PFO封堵或药物治疗的推荐级别由差异,但均强烈(1类)推荐:建立由神经内科、心内科和影像科等组成的MDT团队,进行彻底的卒中评估,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卒中,判断是否为PFO相关卒中。强调心/脑团队应和患者共同决策,是否PFO封堵或药物治疗。
三、对于封堵预防PFO相关卒中,推荐力度越来越强

四、高危PFO解剖结构已不是封堵的必备条件
不同的研究,PFO高危解剖特征不同,一般将PFO合并ASA、PFO直径大或分流量大(如静息有右向左分流)等认为是高危PFO。尽管不同RCT研究中(如REDUCE、RESPECT),是否有无高危PFO结构其结果不一致,但以前的共识或指南均强调,封堵高危PFO获益最大。
如2021AHA/ASA指南,经导管器械封堵PFO+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相较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对于PFO具有高危解剖特征时,更为合理。推荐等级为2a级(中等强度);而PFO不具有高危解剖特征时,对患者的受益情况评估仍有带完善。推荐等级为2b级(弱推荐)。而2022SCAI指南,对于18~60岁PFO相关卒中,推荐封堵PFO已不考虑PFO解剖结构,也就是低危解剖结构的PFO亦能获益,其主要依据来源于REDUCE研究。确实,在临床上判断高危PFO影响因素多,文献报道,有些临床判断“低危PFO”,球囊测量PFO直径10mm以上。
另一方面,2022SCAI指南对于高危PFO亦很重视,推荐PFO封堵,优于单独抗血小板板治疗, 级别为强推荐,证据为中度,与18~60岁PFO相关卒中相同。
五、将RoPE评分提升到新的高度
RoPE评分用于判断PFO与卒中的因果关系。2022SCAI指南指出,临床获益应重视Rope评分,封堵PFO获益多。并将RoPE评分≥7时,推荐PFO封堵,优于单独抗血小板板治疗, 级别为强推荐,证据为中度,与18~60岁PFO相关卒中相同
六、缺血性卒中病史的房颤患者,不常规封堵PFO
对于缺血性卒中合并有心房纤颤及PFO的患者,很难判断其准确病因,但根据发生率来判断,一般认为卒中与房颤有关。因此,2020ANN指南,对于确定有其他卒中原因高风险的患者,临床医生不应常规建议行PFO封堵术(B级)。2022SACI指南也建议不常规封堵PFO。
七、PFO封堵与抗凝
既往指南均论述PFO封堵+抗血小板药与单独抗血小板治疗的比较,很少涉及与抗凝药的比较。类似亦缺少RCT研究。2022SCAI指南,明确提出了对于PFO相关卒中,PFO封堵+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药物相比较的观点,对于①18~60岁,无其他无其他抗凝治疗指征;②60岁及以上,无其他抗凝治疗指征;③高风险解剖结构;④RoPE评分≥7的PFO相关卒中,建议PFO封堵+抗板,优于长期抗凝。为条件性推荐,其证据级别很低。
八、高凝状态
对于既往you2PFO相关卒中,合并合并易栓症或需要长期抗凝伴DVT病史,2022SCAI指南建议,PFO封堵+长期抗凝,优于单独抗凝。而对于PFO相关卒中,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而非抗凝治疗的易栓症患者,推荐PFO封堵,优于单独抗血小板治疗。均为条件性推荐,其证据级别很低。
九、其他
2022SCAI指南亦对60岁及以上PFO相关卒中、斜卧-呼吸直立缺氧综合征(POS)及合并全身栓塞且排除其他栓塞病因,建议封堵PFO,为由条件性推荐。但对于既往无PFO相关卒中的易栓症、合并ASA和TIA,不推荐封堵PFO。而对于既往无PFO相关卒中的偏头痛和减压病,推荐不常规使用PFO封堵。但是专家组承认PFO和偏头痛之间存在一个持续的信号,并支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认PFO封堵对这些患者带来的利弊。

最后编辑于 2022-06-09 · 浏览 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