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逐渐年轻化,头晕、头痛,要警惕!
本文首发:全科学苑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部位的主要血管,左右各一,分别支配大脑前2/3的血液,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机体血脂代谢异常,在动脉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最后导致血管腔径狭窄,甚至闭塞。当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随血液进入脑内血管时,往往会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当颈动脉狭窄反复发作时,往往造成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导致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
一、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
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不少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颈部超声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
2.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可导致慢性脑缺血、眼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表现。
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视物模糊、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
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 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可见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和影像学特征。
二、检查方法
临床上颈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首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颈动脉的解剖图像,进行斑块形态学检查,如区分斑块内出血和斑块溃疡,还可显示动脉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动脉内血栓,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95%以上,另外,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当在MRA或CTA中怀疑异常时,可通过DSA进行最终诊断。
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颈动脉狭窄计算公式:
狭窄程度(%)=(1-最窄处管径/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管径)×100%
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 <50%为轻度狭窄;
▶ 50%~69%为中度狭窄;
▶ 70%~99%为重度狭窄;
▶ 99%~100%为极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
四、治疗方式
颈动脉狭窄是公认的卒中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标志物。但目前,尚未对颈动脉狭窄进行基于人群的筛查试验,因此,临床上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仍不确定。目前,可选方案主要是单独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或与血管重建术联合使用以预防卒中。
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每半年最好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此外,还应该进行药物治疗。
1.使用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血小板形成血凝块
2.科学用药,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手术治疗分为颈动脉斑块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两种。
1.颈动脉狭窄<50%且无症状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2.出现一过性黑蒙、突然失语、突然偏瘫,即使颈动脉狭窄<50%,也需要尽早干预。
3.颈动脉狭窄>70%,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手术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