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统考经验吐血大分享(神经内科)2



接着上一篇说,上回书说到2022年本校考博笔试成绩第一经验分享。
2022年这次考博距离我2019年应届考博相距已3年之久,这三年,我完成了规培轮转,完成了成家结婚,完成了向工作逐渐过度,也开始逐渐接受自己的平庸。时光已经冲淡了当初那么拼命学习的模样,也冲淡了当初坚定读博的信念。但即使很多事都淡忘了,可是当博士报名的信息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又重启了肌肉记忆一般,决定再次报名。
显而易见,这次报名靠的是3年前成功博士上岸的余温,而不是坚定读博的信念和充分的理由,所以这次准备考博的全过程,都充满了纠结与不安,比如:上次上岸是因为有优秀的伙伴们一起复习,这次没有了,我能行吗?上次这个时候已经看完了一遍书,这次现在还没看完一遍,我能行吗?上次这个时候我英语模拟算上作文能打70多分,这次怎么才60多,我能行吗?上次这个时候我还在挑灯夜战,这次还有在科里值夜班,我能行吗?诸如此类,我实在不知道3年后的我还是不是那个英勇善战的少年,我怕考砸了,我怕考的不如上次,我怕浪费一次机会,,,就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仍在不断复习,不断修订计划,不断调整心态,其间最有用的一句话是出自我家人之口,意思是,考上就当捡漏,听完我心态大好,也最终真的证明了自己,2022年统考成绩:英语72.5,神经解剖94,神经病学78,总成绩244.5,比2019年应届还高!
虽然这次因为不可抗因素最终未上岸(博导想要一个全职的学生),但还是把考试经验分享给大家,也对自己是一份回馈吧。
其实大家也能看出来,这次考博我准备时间较应届时大大减少,也没有了伙伴,甚至动力也不足了,但为什么还是收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实跟我的计划和复习材料大大相关:
这次复习是从12月底到3月考试前,其中2月7日过年后我就回科上班了,其实充分准备的时间也就1月份这一份月,但这一份月我真的是每天都在认真学习,而且12月底还找之前考上的师兄师姐咨询了考试形式和内容,所以本次复习针对性更强,所以可能效率更高,那么具体说一下吧:
英语复习材料:
历年真题:2008年到2018年,大概模拟了10套题,每一套都认认真真做,认认真真改和总结
听力:蒋悦一本通,2021一本,全部做了一遍
词汇:小白老师绿皮书,背了10多页,后期根据真题里的遇到的生词,自己按照词义归类及词形归类,整理了自己的单词电子书,并在考前反复看了2-3遍,而且平时有时间也看看
作文:小白老师的书及公众号,总结模板句型,再就是历年真题每一篇作文都认真写
今年的英语我最终考了72。5,整体不是很满意,我觉得原因在我准备的时间短,我觉得我的复习材料和复习方法没有问题,如果能多复习1个月,应该可以冲80分。
神经解剖我考了94分,
成绩归功于两方面,一是资料正确(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用书打印社有卖)
二是下了功夫,就是我把这本资料和系统解剖学课本其中神经系统部分反复看了n遍,并总结出电子版的考点10页,最终把这10页看的滚瓜烂熟,有了这10页,基本大多数院校的神经解剖可以90+
神经病学我考了78分,
神经病学我校考的还是比较基础,95%是书本上的,因此我也把每一章的知识点总结为27页电子版,最终把这27页看的滚瓜烂熟,有了这27页,考察神经病学书本上内容的大多数院校的神经病学可以70+
总结这次笔试成功的经验,我觉得最主要原因是资料的正确,换句话讲,按照资料上的内容,如果下次再准备考试,相信1个月就够了
但这次失败在面试上,也让我深知考博联系导师的重要性,一定要向导师说明你报考的理由以及坚定的报考态度,也争取给老师一个要你的理由。
所以,过去的已经结束,我们再次杨帆起航,早做准备!加油!一起上岸!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