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科研历程总结的SCI写作投稿经验分享交流~


八年科研历程总结的SCI写作投稿经验分享交流~
#前面是啰嗦的个人经历,可以直接跳至第九段哈哈
在当下我国研究生培养和医生晋升评价体系框架下,SCI论文是最直接的硬性考核指标。今天我将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中的些许感悟,分享SCI写作投稿过程中的一点个人的浅薄经验,如有纰漏,还请海涵!
自2014年从二本医科院校考入全国前十985院校研究生至今,便开启了我八年的科研历程。期间又于2017年经历了考博及博士毕业做博后的经历。八年科研抗战,硕士-博士-博士后,辗转了三个课题组,也参与了多个研究方向,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当然过程也不可谓不艰辛。
硕士入学后,我也像大多数刚读研的新生一般,对科研没有任何概念,对发表SCI论文当然内心也充满了艳羡,当时就想我早晚一定要具有独立发表SCI的能力。因硕士期间刚赶上导师晋升教授的两年上升期,所以搭便车快速发表了2篇SCI,整个研究过程是我完成,但为了赶进度,文章写作及投稿则完全由导师完成。这样的结果就是硕士顺利毕业,但我也完全不懂SCI到底该如何写,更不懂投稿之后的步步流程!
硕士毕业后,我便想更换研究方向,记得当时对肿瘤相关的研究方向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通过平时参加的讲座,感觉肿瘤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且具有更加成熟的研究套路,涉及的实验技术更多,转为肿瘤领域学习,自己博士期间能得到更加系统深入的锻炼。在这种目的驱使下,我于2017年考博,顺利进入一国家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开启博士生涯。
读博期间,整个研究包括论文写作投稿都要自己完成,在毕业的压力逼迫下,终于在毕业前一年用一个月时间完成第一次完成SCI写作,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交给博导修改之后,拿到修改稿,简直惨不忍睹。幸亏所遇良师,博导(我博导的SCI及基金的文笔写作能力是出名的好,从他手下写出发表的文章包括Cancer cell和Hepatology等老牌杂志)手把手耐心指导,帮我进行了一次通篇大修改,而且修改过程中不断给我讲解,这里为啥不能这么写,那里应该怎么写等等。就是靠着这一次博导的细致入微的SCI写作示范及指导,我茅塞顿开,大致开始领略到了SCI写作的正确思路。又在博导指导下完成了SCI投稿,修回,根据reviewer's comments进行实验设计补充实验及写rebuttal letter,直到文章完全Accept,幸运的是博士期间这篇SCI也成功发表在一篇10+的期刊,顺利毕业。
博士毕业继续做了博后,这期间又依据博导的教诲,独立完成了六篇SCI论文的撰写及投稿过程,SCI写作时间也由最初的1-2个月缩短到7-10天写完并修改达到投稿标准。大部分manuscript修回的意见中基本都会有一个reviewer赞赏写作“well written”, 最开心的当然是这几篇投稿manu中又有一篇10+及数篇5+SCI接收。
通过身边的同学同事,我也深知,并不是所有研究生都能如我这种经历,很多同学博士毕业后对于SCI写作及投稿仍然没有系统的清晰认知,更没有信心能写好;甚至包括曾经实验室的副教授,写的SCI也是乱糟糟的,基本达不到我博导的投稿标准。
本着交流必有提升的初衷,我回顾整个科研经历中SCI写作投稿过程,总结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这里摘取一些分享给大家~供大家交流,共同提升!
个人SCI写作顺序习惯:
- 首先进行Figures整理排版:在整理排版过程中需要反复思考进行Figure位置及顺序调整,形成整篇SCI的逻辑框架,理出一条清晰地讲述story逻辑线路(个人认为这是SCI写作中最关键的一步,既是第一步,也基本上是最后一步,每次当Figure整理排版完成后,整篇SCI写作框架和思路在脑海中已经完全形成,后面其他板块的写作就是对这一步的落实);
- 然后按照Figures中的内容,完成Figure Legends的注释;
- 接着再按照确定好的逻辑思路,完成Results部分的写作;
- 之后开些Introduction部分写作,按照倒三角顺序(由大到小)引出研究内容;
- 接着完成Disscussion部分写作,按照正三角顺序(由小到达)对研究内容进行发散和对比讨论等;
- 最后再完成Abstract和Methods等其他部分内容的写作。
以下是写作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些原则,看似简单,但很实用,需要细细体会,方得妙处~
Figures and Figure legends,
- 大图及每个小图顺序符合科研思维逻辑,逻辑逐层递进(这种科研逻辑需要多读精读文献方能有所得);
- 大图及每个小图上文字标注简洁明了,读者必须可以看的懂,否则不如不放此图;
- Legends内容应对每个小图清楚全面描述,每个小图中的缩写和放大倍数等信息需要在legends标明;
- 大图及每个小图中字体分层次设置两级梯度大小;
- 大图及每个小图排列顺序必须按照文章讲述先后顺序排列;
Results
- 写作内容上尽量按照总-分-总逻辑结构铺陈;
- 每个区块内容框架为:上下文逻辑链接(为什么做)-怎么做-什么结果-结果提示或结论是什么;
- 内容写作简洁、逻辑线条清晰、结果阐述翔实;
- 按照逻辑分块,逐块写作,前后呼应一致;
- 内容要足够详实,原则是保证每位读者可以看的懂;
Introduction
- 写作逻辑逐层递进,引出研究科学问题;
- 引用文献应紧密贴合研究主题(初写者总是容易写很多不太相关的内容,需要有意识克服);
Discussion
- 无需将所有结果均进行讨论,抓住研究核心点进行局部拓展讨论;
- 引用文献内容参与讨论,只需将文献中对本研究有提示的局部结果提取出来,结合到本研究中,不必是引用文献的全部内容。
以上是关于SCI论文写作,本人总结的一点点粗浅的经验心得,分享大家,难免有不足和纰漏,希望多交流,共同提高!
关于基金写作和科研课题选择和设计等方面的一些心得,将再找时间分享给大家~
最后,祝大家都能早日发SCI,多发SCI,多拿基金,顺利毕业,早日晋升哈哈~~~
最后编辑于 2022-08-24 · 浏览 5.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