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 求解答
病例讨论
女,55岁,因反复关节痛疼19年,心慌气短,伴下肢浮肿14年,5天来加重并伴咳嗽入院。
患者曾于19年前因“感冒”引起关节游走性痛疼,累及全身大小关节,但局部无红肿及发热,气候变化时加重,自15年前开始于劳累后出现心慌、气急、并有间歇性下肢水肿,口服“氨茶碱”和“利尿剂”可使症状缓解。10多年来浮肿逐渐加重,晨起眼脸浮肿,下午双下肢浮肿。8年来开始走平路即感心慌、胸闷、气急、痰中带血丝,发病时有“渴望呼吸”,不能平卧。3年前曾因上诉症状加重住院治疗,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和“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治疗后好转,出院后持续持续服用“地高辛”
0.25mg/ d ,和间断服用“利尿剂”,下肢浮肿时重时轻。1年前又因上述症状加重住院,当时患者口唇发绀,腹胀,恶心,尿少,手脚麻木,不能平卧,面部色素沉着,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大,剑下250px,肋下225px,质硬,边缘不齐,表面光滑,有触痛;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波动感(+),心电图示房颤、频发室性早博,二联率。经强心利尿,症状缓解,出院时,肝在肋下100px处,边缘光滑,质硬。出院后不久,又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肝在右肋下225px处,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经抗感染和强心治疗,肝脏回缩,双下肢浮肿消失,但黄疸未退。5d来又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心慌、气促加重,服“乙酰螺旋霉素”不能缓解症状,双下肢及颜面浮肿,并伴恶心,呕吐,再次入院。
入院查体:
体温38.4℃,P120次/ min ,
R25次/ min ,
Bp14.00kPa/9.86kPa(105mmHg/74mmHg),
二尖瓣面容,神志清,皮肤巩膜黄染,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干湿性罗音,心尖搏动弥散,有舒张期震颤,心界向双侧扩大,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P2>A2,心律不齐,可闻及奔马律,心尖区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 A 脉瓣第二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肋缘下200px,剑下200px,质硬,触痛明显,肝颈回流征(+),脾未及,双肾区轻度压痛。
实验室检查:[ kt ]2.6mmol/ L ,
[ Nat ]130mmol/ L ,
[ Cr ]85mmol/ L ,COzCP30mmol/ L ,
RBC3.7×1012/L,WBC14.8x10/L,
中性0.88,淋巴0.12,Hb111g/ L 。
问题:
1.患者诊断心力衰竭的依据是什么?心衰的诱因有哪些?如何诱发加重心衰?2.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3.肝脏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出现这些改变?分析其肝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4.评价本患者各次入院时的心功能分期及分级?患者预后如何?还需做哪些检查?
5.本患者缺氧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判断,需做什么检查辅助诊断?
6.本患者是否有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判断依据是什么?进一步需做什么检查辅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