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治医案:三因司天方之黄连茯苓汤

我们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少不了要去拜读各个医家大师的成功经验。但有时候,误治经历也能带给我们更深刻的反思。今日给大家分享湿疹误治案一例,详尽记录前后四诊的遣方思路和疗效对比,希望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当然,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我们中医人,临床中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大意。

湿疹误治案:民病甲午,邪害心火
赵某,男,59岁。2016年2月11日初诊:全身皮疹伴瘙痒两年。
两年内,患者先后反复数次门诊、住院治疗,静脉及口服抗炎、抗过敏药物不可计数,外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卤米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等各种中西药剂,甚至形成静脉点滴激素依赖。

据患者自述,凡是医院临床治疗湿疹的药物全部用过,凡是市面在售的外用药膏几乎都涂过,亦曾多方问诊于中医,服中药近百副,但均无明显效果。
因听闻笔者治愈小儿顽固性湿疹,遂来儿科门诊求治。
【刻诊】
患者全身密集黄豆大小红斑、丘疹,背部尤重,表面多有溃破及大量鳞屑附着,抓痕明显,全身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入夜尤甚,辗转难眠。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滑。
【诊断】湿疹。
笔者尝读顾师植山教授临证医案,凡症见风疹燥痒者,顾师喜用当归饮子加味,窃闻同门临证摹仿,皆多速奏功。笔者去年师法学步,收效甚著,未曾失手。
察患者既往病史及刻下证候舌脉,不禁暗喜,此非营虚卫伤、风热内蕴之当归饮子的证何属?自谓成竹在胸,便从容遣方,期覆杯而愈。
处方:
西当归15g,干生地15g,北口芪15g,炒白术15g
大川芎15g,白蒺藜15g,西防风15g,制首乌12g
荆芥穗12g,生甘草9g,紫草根10g,土茯苓12g
粉丹皮6g,薏苡仁15g

5剂,每剂水煎成3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日1剂。
2016年2月16日二诊:患者述皮疹继有新萌,此起彼伏,诸症一如既往,未见逆转,且近日腹胀不适,大便失调。
笔者闻已便惑,当归饮子,屡试不爽,何此例竟无寸功,莫非辨证失当?
细察患者新疹略带水泡状,舌苔较前更加厚腻,脉滑数,酌改用芳香化湿、清利湿热之自拟方,惴惴然以期改观。
处方:
广藿香10g,苏叶梗(各)10g,川黄连6g,白僵蚕10g
净蝉衣10g,干生地30g,川厚朴10g,制苍术10g
薏苡仁30g,绵茵陈15g,西升麻10g,炒枳壳10g
炙甘草10g,嫩青蒿(后下)15g

5剂,每剂水煎成3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日1剂。同时予淡黄芩、川黄柏、生甘草各30g,日1剂,煎汤放凉冷敷患处1日数次。
2016年2月22日三诊:患者仍述症状如故,唯洗剂冷敷暂有些许止痒效果,夜间瘙痒转为阵发,虽能勉强入睡,但痒甚时仍有惊醒,一夜数次。
常规辨证,内服上方,似亦无功。

正愁眉不展时,忽忆顾植山教授讲座中曾述及,北宋苏东坡用偏于香燥的圣散子方治疫效果非常好,但金元以后,医家用圣散子方多无效。
刘完素曾云:“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
前用当归饮子有效,今则无效,难道也是此一时彼一时?
又再详加问诊,患者2014年(甲午)2月初起皮疹,是岁少阴君火司天;2015年(乙未)5月后明显加重,时恰值二之气少阴君火客气加临;此时就诊,又属丙申年初之气客气少阴君火时段。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此患皮疹瘙痒,病机十九条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张介宾《类经·疾搜索病类·一》注曰:“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
心属火,其化热,故疮疡皆属于心也”,三因司天方之黄连茯苓汤为丙年水运太过,“邪害心火”所设,尤适用于丙申年“少阳在上”、“寒盛火郁之会”。
道理虽通,但疗效究竟何如,未见临床实例,心中无底,蹀躞不下。
然既无方可用,抱着不妨一试的想法,遂处方如下:
川黄连10g,赤茯苓12g,麦门冬12g,车前子(包煎)10g
细通草10g,炙远志10g,法半夏10g,淡黄芩10g
生甘草10g,薏苡仁30g,广藿香10g,制苍术10g
建泽泻6g,生姜片3g,大红枣5g

5剂,每剂水煎成3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日1剂。
2016年2月27日四诊:患者喜述几无新疹出现,瘙痒明显减轻,发病加重至今年余,首次一觉天明,日间更是近乎忘却顽疾在身。
药既中的,遂守方再进,予上方续服5剂。
2 月29日电话随访,皮疹全部结痂,几无瘙痒。丙申运气方黄连茯苓汤不负所望,斩获首功,消其痌瘝,长吾志气!
按:五运六气思想渗透到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曾长期指导中医防治疾病。古有“不懂五运六气,捡遍方书何济”之训,但也有医家对运气学说提出质疑,特别是对运气学说据60年干支预测疾病的内容有过长期论争。
近代在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基本上把五运六气排除在中医学基础理论之外。2002~2003年发生的SARS,引起了中医界对五运六气学说的重新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医流派传承的兴起,龙砂医学流派以其五运六气的鲜明学术思想和临床善用“三因司天方”的特色诊疗技艺,激发了越来越多各地各科中医的学习热情,且通过学习,临床诊疗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小结
陈无择《三因方》黄连茯苓汤,本为六丙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水胜土复所立之方,而细细玩味此病案,发病时、加重时、迁延时、就诊时,都不离少阴君火,此何故哉?

笔者请教了顾植山老师,顾师引导细读龙砂医家缪问对黄连茯苓汤的方解:“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此而不以辛热益心之阳,何耶?按六丙之岁,太阳在上,泽无阳焰,火发待时。少阴在上,寒热陵犯,气争于中。少阳在上,炎火乃流。阴行阳化,皆寒盛火郁之会也。故病见身热、烦躁、谵妄、胫肿、腹满等证,种种俱水湿郁热见端。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以黄连之可升可降、寒能胜热者,平其上下之热。更以黄芩之可左可右、逐水湿清表里热者,泄其内外之邪。茯苓、半夏通利阳明。通草性轻,专疗浮肿。车前色黑,功达水源。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堤御水,使水不上陵于心,而心自安也。心为君主,义不受邪,仅以远志之辛,祛其谵妄,游刃有余。心脾道近,治以奇法也。但苦味皆从火化,恐燥则伤其娇脏,故佐以麦冬养液保金,且以麦冬合车前,可已湿痹,具见导水功能。土气来复,即借半夏之辛温以疏土。实用药之妙,岂思议所可及哉。”
缪问强调了运气病机之“寒盛火郁之会”,方义之“专利水清热”,则黄连茯苓汤之治少阴君火病机,不言自明矣。
于是笔者自忖:临床每遇难治之证,常法常方,百无一效,然施以运气方,不出数剂辄愈。前乙未年之紫菀汤、备化汤如是,今丙申之黄连茯苓又复如是,五运六气之高妙,“岂思议所可及哉!”
I 文章声明
本文摘自《从两则湿疹误治案例谈三因司天方之黄连茯苓汤》,王静,顾植山,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40(11),839-841.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学园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院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