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冷就觉得是虚,也有可能是实证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论坛
作者:朱亚甲
畏寒有很多原因,大部分是阳虚、贫血,但也有少部分是少阳湿热或者少阳气滞,这个就属于实证了。
比如表现为疲乏、无力、怕冷,甚至容易感冒、腰酸背痛,男性还可能出现阳痿、失眠等症,很多人以为是肾虚或者阳虚,但其实你哪儿都不虚。
这种病人如果去补,要么就是无效,要么就是越补越差。

我找了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都在少阳病导致的这种畏寒怕冷,病人觉得自己很虚但其实属于实证的。
5岁小孩,怕冷明显,稍微变天就感冒、发烧、鼻塞、流浓鼻涕,不太容易出汗。
家长担心小孩受寒感冒,别人穿两件衣服,他已经把羽绒服冲锋衣都穿上了;别人大夏天的穿个薄T恤,他还停留在单衣加夹克的穿法。
而且小孩儿是一个不容易出汗的体质,所以家长就更加觉得穿这么多衣服也不会热。
到我这儿来的时候,别人都是穿一件衣服了,他还穿着三件衣服、两条裤子。一摸手脚也不热,鼻塞,白色粘涕,纳差,一看舌苔,白腻,芒刺点,舌底红,脉是沉涩弱、右关稍大左关稍弦。脖子两侧能摸到淋巴结。

说实话,这个小孩儿除了舌苔白腻,芒刺点、舌尖红,其他的看着就是一派虚像。
但是恰恰就是他的舌头告诉我们,他的湿热很重。
所以当时还是大胆的用上了很多清热利湿的药物,湿热在肝胆,用了甘露消毒丹的核心组成在里面,黄芩、藿香、茵陈、豆蔻、射干、浙贝母、连翘等,但这个处方不能说是甘露消毒丹了,甘露消毒丹是新感,本案是兼有伏邪的;因为有伏邪,所以有升麻;颈部淋巴结可触及,所以用上了肥儿散的架子:薏仁、蜈蚣、大青叶;鼻塞流涕,用了丝瓜络、郁金。
最后就是下面的处方了:
黄芩,霍香,茵陈,豆蔻,升麻,连翘,浙贝母,射干,陈皮,杏仁,蜈蚣,薏仁,大青叶,炙甘草,丝瓜络,郁金。

这个处方基本没有补的药物,但是越吃,患者越不怕冷,越吃,患者胃口越好。
当看不到鼻塞、流涕、舌面芒刺点退下去后,用肥儿散继续抗病毒治疗。
前面说到,这个患者内热明显,但是出汗很少。因为一般内热较重的小孩,很容易头颈部汗多的,因为这个小孩有点精亏,所以出汗不多。然后在肥儿散疗程结束后,再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六味地黄丸的架子加减去填精。
后来患儿穿衣完全恢复正常,出汗也较之前更为正常。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体虚之人、感受外邪后、表现为一派虚像的案例,如果单纯补虚的话,会导致病人伏邪日渐深重,体内的湿热会越来越重,当务之急,一定是驱邪为主。
但是病人本身体质是精亏的,所以驱邪后,还需要扶正。而且这种病人,在肥儿散疗程结束后,在防止容易外感、反复感冒这个反面,我个人感觉玉屏风散效果一般,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效果要好一些。
因为肾阴肾阳背后的本质是肾精,肾精不足的人,会表现出火体人的特征(火体人在外感后容易化热成温病),同时也会表现为肾阳不足的一面,很容易感冒。

同一个人既可以“虚”、也可以“实”
关于虚、实,很多病人以为这二者不会存在同一个人身上。
其实虚、实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我们说的“虚”,也绝不是说这个人整体就是虚,一定有一个具体的对象的。
比如到底是肾虚还是脾虚呢,到底是肾的阴虚、阳虚还是气虚呢,或者说是脾的气虚、阳虚还是阴虚呢?所谓的“虚”是有很具体的对象的。
同样的,“实”也是有具体的对象的,到底是感染了某种病毒、细菌,还是自身代谢中出现了某些病理产物呢,比如气虚的人,最终血滞了,脾虚的人,痰湿很重了……这些都是具体有所指的。
但是同一个人体内,确实不可能出现脾气又虚、又实的情况。
虚、实之所以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体内,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指的不同的对象。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学园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