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打卡day17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临床辨证技巧 IV
@丁香通讯员案例分析题型答题技巧思路整理
备考打卡day17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临床辨证技巧 IV
(七)知常达变,掌握证的五性
证的五性即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夹杂性、非典型性,掌握证的五性对于提高认证的精确度,加强辨证的预见性、甚有裨益。
1.特异性
证与证都是互相区别的,每一个证的概念都有其特殊内涵,即特异性。但从组成证的各个症状和体征看,其中不少表现既可出现在本证,也可出现在他证,并非均带有特异性。在临证中,要特别重视组成此证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还要注意随着这些特异性症状、体征的特异程度的高低和数量多寡,临床实际所见之“证”,也存在特异性程度的差别。对特异性程度较低的证不能轻许,治疗也不能孟浪。如外感“少阳证”,须具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症。若分解看,“往来寒热”的特异性价值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即有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数症亦不能轻易断为少阳证;又如“痰热蕴肺证”,须见“咳嗽、气粗、咯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其中“痰黄稠”如系主诉兼望诊所得,只此一端,即基本可构成该证,其他症、征若单一出现则每不能轻信即属该证。如曾治一例杨姓肝癌患者,肝功异常,肝脏肿大,腹水明显,笔者抓住患者舌质光红无苔、口干少津这一特异现象,重用养阴的生地、天麦冬、玄参、鳖甲甘寒、咸寒药,伍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水消胀缓。据症化裁,前后服药二年,肝功正常,随访5年仍然健在。
2.可变性
证是具有时相性的诊断概念,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证可以转化或传变为另一证,相比而言,较西医诊断的时相概念要强烈得多。在急性病中,甚者旦夕可变。即使慢性病,随着患者的体质内环境、治疗等外在条件的不同,也可错综演化。在许多情况下,注意掌握证势、病势,对证的可变性也是可以预见的。所谓“证势”,即指一种证向另一种或若干种证转化的通常趋势:如肝气郁结可化火、生痰,故气郁证每多转化为气火证、痰气郁结证等;在外感疾病中,卫分证可向气分证传变,气分证又可向营分证、血分证传变等等。但因“证势”在很多情况下尚不足以把握疾病转归,故探求“病势”的问题必须兼顾。所谓“病势”是“证势”的特殊规律,即指一些疾病,证的转化有自己的特殊趋势:如肺痨病的“肺阴不足证”往往出现在初期。而风温病的“肺阴不足证”则多见于恢复期。结合现代医学辨病知识而论,同样是温病,如是“乙脑”,每从“气分证”传变为“热陷心营证”,“血分证”较少见;若系“流行性出血热”,则“气分证”每每传变至营血分,而单纯“热陷心营证”并不常见。故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抓住“气血两燔”的特点,多用“清气泄热凉营(血)解毒”的基本方药进行治疗,能获显效。
3.交叉性
交叉性即两类以上证候的互相联系、并见。其交叉组合形式多样:在八纲辨证方面如气血两亏、寒热互结、表里同病;在脏腑病位方面,如肺肾阴虚、肺脾气虚;在病理因素方面,如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痰瘀交阻等。其辨治要点是确定两者的轻重缓急,以明确治疗的主次先后。有的应抓病变重点,如肺肾阴虚重在治肾,肺脾气虚重在治脾。有的应抓病机主次,如气滞血瘀之胁痛,气滞突出用柴胡疏肝散,血瘀明显时用复元活血汤。如湿热内蕴之黄疸,湿为主者用茵陈四苓汤渗湿泻热,热为主者选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如《伤寒论》治疗痞证之半夏、甘草、生姜三泻心汤,因属寒热错杂,故既用苦寒泄热的黄芩、黄连,又配辛温散寒的生(干)姜、半夏。
4.夹杂性
所谓夹杂性即指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疾病并存,并由此产生二类或二类以上的复合性证。其辨治要点是把握标本主次、或标本兼顾,突出重点,或遵“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论治。如病人同时有胃脘痛、失眠,证属肝胃不和、湿热中阻、心肾不交,治疗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或以疏肝和胃为主,或以清化湿热为主,或以交通心肾为主。或三者同时予以兼顾,治当把握标本,分清缓急。
5.非典型性
非典型性是指证应该出现的特异性症状在数量和程度上表现不足,即不符合常见的典型症、征。对于证非典型性的辨识,应注意证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全过程,把握初期性证、过渡性证、隐伏性证与轻型性证,避免辨证的局限以及用药的浮泛。
初期性证:指疾病初起始得阶段病证特有的症状尚未显现,缺少特异性。如风温、悬饮、肺痈初期均可有风热犯肺证的过程,若不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不结合辨病,统予疏风清热宣肺,必然针对性不强,难以阻止其发展。
过渡性证:又叫临界性证,是病情由一证向另一证转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似此似彼的证候。如中风虽无明显昏迷,仅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但神识时清时昧者,为界于中经络和中脏腑间的证候,似可称之为“半经半腑证”。这种情况既可由昧转清而表现为中经络证,也可进一步发展至内闭神昏而见中脏证。又如胃痛,喜热敷,苔白腻,同时又见口苦、口干,舌质偏红,乃属寒热并见的过渡证,既可进一步化热,也可转从寒化。如曾治一顽固哮喘,表现为典型的小青龙汤证,药入缓解,而背寒易汗气短,转为肺气虚寒证,经从本治疗稳定。逾年复发,服温化剂不效。再审其烦躁、唇起火疮,舌质较红,乃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加石膏服之喘止。说明寒饮伏肺证既可转见虚寒,亦可寒郁化热。据此可知,对过渡性证必须及时抓住病机演变趋势,予以相应治疗。
隐伏性证又叫“潜证”,其特点是临床症状极少甚至无症可辨。对此需注意从病史、舌、脉、体质、个性、喜好等细微处探索,并借助理化检查依据,参照疾病的基本病理进行辨证论治。如哮喘处于缓解期时,只有凭借病史及一般情况推测其发时证候,按照“平时治本”的原则立法选方。通过治疗隐伏证而达到防止或减轻发作之目的。他如癫痫等具有发作性特点的疾病,亦均与此类同。又如经理化检查证实的乙肝、肺结核、隐匿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可无任何自觉不适,但可针对各自的基本病理给予相应处理。慢性乙肝给予调养肝脾、清化瘀毒,肺结核给予滋阴补肺、抗痨杀虫,糖尿病给予清热润燥,高血压病给予熄风潜阳、滋阴降火等。
轻型性证是由于症状严重程度不著,存在质的差异而缺乏典型表现。如肺痨有些人肺阴虚证不重,仅有轻微咳嗽,或略觉乏力;又如高血压病之头痛、眩晕程度不著;再如冠心病之胸痛血瘀证不显,仅偶感胸闷等。临证对轻型证候亦不可忽视,因它虽然反映病情的轻浅,但也可能成为严重疾患的不典型表现,仍要高度警惕,仔细辨析。
另外,“证”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临床上我们面对病人凭主观印象所获得的具体“证”是否客观存在,则需要慎思。因为我们的辨证依据有时过分依赖主诉症状,少数可供的体征如脉象、舌象也可能接近正常或不具有特异性。从患者一方看,主诉是受主观感觉支配的,患者的耐受性、表达能力各有不同,还有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可以影响或扭曲主诉;对医生来说,认症问题──如舌是否红?是否紫?脉是否弦?是否滑?也有一个敏感性和标准化、客观化问题。故临床所获得的“证”,不可否认存在客观性强弱的问题。一个证候(尤其是主症)不仅出自主诉,还同时得到其他三诊(望、闻、切)的支持,甚至微观检查的证实,则提示客观性强。如主诉口干,望之口舌少津、嘴唇干裂,扪之糙手;主诉心悸而切诊脉律失常,听诊心音或心律有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亦有阳性改变等,而由较多客观性强的症、征组成的“证”,自然客观性也随之增强;反之就较弱,可信度降低。对后者适宜小剂、轻剂试探,不必用重剂、峻剂亟亟为之。
备考打卡day16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临床辨证技巧 III
备考打卡day15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临床辨证技巧 II
备考打卡day14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临床辨证技巧 I
备考打卡day13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记忆方法精彩
备考打卡day12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名词+鉴别+顺口溜
备考打卡day11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辨证要点
备考打卡day10|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经典原文
备考打卡day09|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
备考打卡day08|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治则治法
备考打卡day07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
备考打卡day05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咳嗽”整理笔记
备考打卡day04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
备考打卡day06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同方异病归纳
备考打卡day03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
最后编辑于 2022-05-30 · 浏览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