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化学性白斑与白癜风怎么鉴别?

发布于 2022-05-22 · 浏览 2316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4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Amor良 已点赞

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和应对化学性白斑呢?



化学性白斑(chemical leukoderma)是较易误诊的常见疾病,临床关注度不高。本病是反复接触特定化合物后引起的获得性色素脱失,因与经典白癜风有多方面的相似性而得名化学性白癜风(chemical vitiligo)


近几十年,随着家用化学品的广泛应用,本病愈发常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和应对化学性白斑呢?


一、致病性化学品:种类繁多


引起化学性白斑的化学物质多为酚类、芳香族衍生物。这些物质常见于各种染料、洗涤剂、杀虫剂、化妆品及色彩鲜艳的装饰品等,甚至连日常使用的牙膏、鞋袜、表带和腰带都可能含有这些成分。


下表列举了部分已报道的可致病化学品和家用物品(表1)


表1.可致病化学品和家用物品

img



二、发病机制:

受遗传、免疫和环境多重影响


化学性白斑的发病与化学品的接触密切相关。然而,此病不能被简单概括为接触性白斑。“接触”一词会给人带来“局部”和“过敏反应”的印象,具有误导性。而本病的皮损并不总是局限于接触部位,其发病机制也会更加复杂。


概括来说,化学性白斑的发病是一场自身免疫性炎症的级联反应过程。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本病的发病机制受到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会影响疾病易感性。化学性白斑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会增加5-6倍,同卵双胞胎患病风险则增加23倍。目前人们已经发现30多个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增加黑素细胞的细胞压力或降低免疫系统的调节阈值,使机体对于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免疫因素也影响着疾病易感性。在免疫系统的发展过程中,T细胞受体和相关抗体会发生随机重组,这解释了为什么同卵双胞胎只有23%的概率同时患病。


有害化学物质对黑素细胞并无直接细胞毒性,而是通过引发其氧化应激、促进热休克蛋白(HSP70)分泌、激活树突状细胞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间接导致黑素细胞死亡。


当具有遗传和免疫易感性的个体接触到致病化学物质时,对外界刺激敏感的黑素细胞会更容易被卷入应激途径,并最终被炎症细胞杀伤。


三、临床特征: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


化学性白斑的发病年龄在74天至84岁不等,患者以成年人多见。


此病缺乏明确的临床诊断特征,外观可能与白癜风相似。不过,皮损一般会出现在与化学品的接触部位和肢体远端的其他部位,最常见的接触部位是手和前臂,此外面部和头皮也常受到影响。


典型初始皮损为斑驳的豌豆大小斑疹,这些斑点后期有相互融合形成斑片的趋势(图1、2)


img


图1.蓝色毛衣引起的颈部皮损(引自参考文献)


img


图2.牙膏引起的下唇皮损(引自参考文献)


与白癜风不同,化学性白斑的患者皮损区域有时会出现瘙痒。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化学性白斑目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通用的诊断要点是反复接触已知或疑似脱色剂的病史,同时接触部位大量的斑驳的圆形至卵圆形斑点。


四、化学性白斑,预防大于治疗


由于本病的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巨大,健康人应该避免接触脱色性化学品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工作环境中减少已知脱色剂的接触,需要合理的环境设施和工业卫生措施。这包括良好的工作习惯、通风排气、化学替代品及必要的个人防护。


化学性白斑的治疗与白癜风基本相同,包括外用药物和光疗等。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维生素D3衍生物等,另有报道PUVA可治疗本病。



五、一表鉴别化学性白斑与白癜风


化学性白斑的临床表现与白癜风相似,在接触部位以外还有皮损的患者诊断可能与白癜风相混淆。下表抛砖引玉,比较了这两种皮肤病的不同点。


表2.化学性白斑与白癜风(引自参考文献)

img





参考资料:

[1]Ghosh S.Chemical vitiligo:A subset of vitiligo.Indian J Dermatol.2020,65:443-449

[2]John E Harris.Chemical-induced vitiligo.Dermatol Clin.2017,35(2):151-161.

[3]Domenico B,Michelangelo V,Paolo R,et al.Chemical leukoderma.Dermatitis.2016,27(3):90-99.

[4]Maya VG,Jia-An Z,Fei Y,et al.Chemical leukoderma induced by dimethyl sulfate.An Bras Dermatol.2016,91(5 suppl 1):26-28.


本文首发: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作者:唐教清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16

3 11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