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同济大学,22年华西,华科,中山,暨大等考博经验



转眼毕业1整年了。从毕业前半年到现在,经历了各种波折,顶着众多压力,最后终于上岸,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的报考流程是这样的,先报名,不用提交各种材料,之后参加英语考试,通过考试后再在医学院的系统里上传材料,同时需要报考导师在系统里确认推荐,才能进入材料审核阶段。报考导师有一个名额的话可以给两个学生在系统里确认推荐。材料审核通过后进入复试。21年因为疫情取消了复试的笔试部分(科研计划书撰写),直接线上复试,复试就是常规的讲ppt,回答问题。
同济大学前几年的英语非常难,大概是专八的水平,题型为词汇,阅读,翻译,作文。复习建议背考博单词,托福/雅思单词,专八词汇,尽量多背。阅读可以做专八的阅读真题。翻译我真的没办法了,当时翻译的一塌糊涂,自己都看不下去,需要长期积累。作文就是话题作文,也需要长期积累,多背句子多背模板。园子里有个讲写作的帖子大家可以搜搜,留的pdf教程我觉得还挺好的,我当时考前突击背了一点还真用上了。
我到现在都记得,复习的时候临床工作的压力特别大,每天特别忙,白天在手术室抽时间背单词,晚上9,10点到家开始做阅读,写作文,经常做到后半夜1,2点,第二天6点多爬起来再去上班,中间还要准备论文,预答辩,各种毕业材料。最后英语考了78。考前联系了导师欢迎报考,结果考过了给我打电话说名额有限不能推荐我,当时心都凉了,没想到又联系上了另外一位人特别好的导师愿意推荐我。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积极联系导师,很多同学都是到推荐截止的最后一天才找到导师推荐的,考个英语也不容易,别轻易放弃。之后进入材料审核,进入复试,其中经历了很多波折,不细说了。眼看顺利上岸在望,又与硕导起了争执。硕导人其实特别好,基本对我们就是老父亲的感觉,但是人也比较固执。当时也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机会,他坚持认为先找工作更重要,还联系我家里劝我。于是那段时间白天在临床干活,还要抽空跟硕导battle试图说服他,晚上回家准备材料准备复试,还得应付家里跟家里吵架,身心俱疲。最后还是放弃了,跟博导那边简单说了下情况,博导人真好啊,也没有怪罪我,说尊重我的选择,但是条件这么好,这么早就去工作了还是有点可惜,毕竟干我们这行想往上发展,博士只是个起步,真的很感谢这位素未谋面的导师。
之后就是答辩毕业工作,整个人都非常消沉,工作自然也不太顺利。于是想着边工作边考,再战一年,然而这一年就没有上一年那么好的运气了。
陆陆续续发了几十封邮件,各种回复都遇到了,最后报考了几所,挑几个说吧。
华西:华西的导师人都非常好,也很热情,哪怕自己没有名额也愿意给我推荐其他导师。然而自己科研水平有限,文章也不多,再加上今年华西专博不要求规培证了,学硕也可以考,那自然卷不过了,遗憾没进复试。
华科:华科的名额非常少,不过唯一一点好处是他们自己的学生先转博,所以剩下名额基本上都是外校竞争。报考需要报考博导在系统里推荐。基本上就看你能不能提前联系上导师,如果能托硕导或者认识的人搭个线,自己也足够优秀那就很顺利了。而且报名费很便宜,可以试试。可惜我的条件人脉都有限,进了复试最后也没能录取。
湘雅:哈哈哈哈这个建议大家还是慎重考虑一下,主要是报名费实在太贵太贵太贵了,拿这个钱打水漂还是有点心疼。复试名单清一色本校的学生,有的甚至2,3个自己的学生竞争,也不知道他们最后怎么分。。。但是园子里也有外校大佬考上的,所以考前一定要联系好导师,确认没有自己学生再报。我提前联系了导师,导师人挺好,委婉的说欢迎报考但是名额紧张,建议再问问其他导师,遂放弃。其实我觉得博导要自己的学生是件非常正常的事啊,我是博导我也愿意要自己培养的硕士啊,但是你明明都定好了还让人来花钱花精力陪跑就不太厚道了。
首医:跟湘雅一样。发了邮件没回,搜了一下导师有今年毕业的硕士,直接放弃。后来看名单果然要了自己学生,又省一笔钱哈哈。其实北京那边像北医协和首医很多导师相互都认识,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明明你笔试考第一材料也很优秀结果最后一个啥文章都没有还是外校的被录取了,这种一般就是硕导给推过去的,遇到这种情况没啥办法,放平心态,也别PUA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努力啥的,没必要,再考别的呗。
中山: 等吃完饭回来继续更新,之后会再发一些考博复习资料。提前剧透,没上中山又被坑了,哈哈哈,所以心态一定要好啊。吃饭去了。
回来了继续。
中山:最后一所统考的985。去年逛园子的时候就发现特别火,而且都说只要能过线,上岸机会大,调剂机会多,于是跟同学一起报了。英语是统考英语,背华慧一万词,做真题,再练练作文就足够了,难度比同济小多了。不过听力是在大教室用很多个收音机放的,所以不同位置收音效果可能不一样,有的地方就不容易听清,平时可以试试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多练练。专业课一我和同学考了病生和生理,病生园子里有挺多复习方法和材料,大家搜一下我就不发了,我后面找他要一下生理的题发一下吧,另外生理有一本叫《生理学习题集》的绿色封面的书,前几年好多真题都是上面的原题,但是今年好像题都改了,可以做个参考。
接下来就是坑了。我记得一开始中山说要考前48h当地核酸就可以,于是3月初定了提前一天的机票酒店,想着到那做一个就行了。结果3月7号半夜又收到短信,行程码带星号的必须要考前72h内2次核酸,还必须要纸质版。好家伙啊,来回机票酒店全都得改,算了算要好几千,犹豫了一下,咬咬牙还是去了。最后折腾一通顺利去考了,第一天中午还不让出校园,一堆人蹲在树下一起吃盒饭,场面十分壮观。最后坚持考完了。因为广州那几天也有疫情,好多人回去还被隔离了。而且考前一天的下午又收到短信,说因为疫情原因不能考的发邮件报备,后来据说报备的不管是不是因为疫情没去都让线上考试了,这还不如大家都线上,折腾了多少人。好多人对这件事愤愤不平,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后来出成绩,英语80左右,总分200+,挺意外的,感觉分数还有希望。于是再次联系导师,不回。复试名单出了排名很靠前继续联系,不回。发邮件发短信,不回。后来查复试名单,果然有本院的,顺利陪跑。而且调剂很难,大家还是不要把期望完全寄托在调剂上。反正就保持好心情吧。。。
暨南大学:
初试:暨南大学初试考三门 临床医学综合(就是病生),英语,专业课。从20年开始因为疫情,连续三年都采取了线上考试,每门考1个小时。
英语:20,21年的英语题很简单,阅读6级水平,作文背背模板就行。22年的难度明显上升。。2篇阅读明显比之前难,原来的第三篇送分的段落选择改成了完形填空,多少年没做过这种题了。复习的时候大意了没当回事,考的稀烂。。。看到有大佬考90+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复习建议把最近几年的真题都做做,对应的题型可以练练六级或者考研的题也够了。
临床医学综合(病生):现在回顾一下近几年病生出的题整体不算难,没有需要综合分析或者各章节交叉的题,更多的是需要仔细看书和背。我复习的时候把书过了两遍,自己总结了一下要背的名解和简答,拿到卷子发现名解简答都在书上看到过的。但是病生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时间有限,背的也不熟,最后考了60+,建议还是早看早背,别等到最后几天突击背,肯定背不完的。最后的论述题这三年就是研究进展或者新冠,我以为20年考过新冠不会再考了又没背。。。所以建议多看书多背书,多背真题。
专业课:每个专业不同,有的专业考的中规中矩,有的专业就喜欢出研究进展啥的,真题园子里有很多,但是一些小专业可能只有近2年的。在打分上我们科都给的挺高的,没有出现偏袒本校的情况,别的科就不了解了。
复试:英文自我介绍,讲ppt,然后回答各种问题,包括对硕士实验,博士课题,还有一些临床问题,有的科是抽题。每个人30分钟。各科室可能会有差别,如果不限制的话ppt可以多做点多讲点。
暨南大学我在报名前就联系了导师,因为这个导师的临床和科研方向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导师回复也比较热情,于是就正常复习考试了。出成绩当天就给导师发了邮件,后来导师给我打电话了,问了问具体情况聊了聊,说这个分数应该能进复试让我好好准备。复试过程也比较顺利,复试的几位老师对考生们都很和蔼,有的问题不太会回答我也尽量多扯了一点,也没太难为我们。复试结束几天后出了拟录取名单,终于上岸。
最后再强调一下联系导师的问题,申请考核的学校就不用说了。统考的学校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最好得到导师的回复再报考,哪怕就是个简单的欢迎报考也行。一方面是降低陪跑的概率(血的教训),毕竟统考是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来准备的,另一方面要让导师有个印象,知道有这么个人考他。出成绩后尽快联系导师,这时候就能看出导师的态度了。
附件是各种真题和复习资料,需要自取。园子里还有很多别的专业课的题,实在找不到也可以去万能的淘宝找。有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之后应该也会常回来看看。
祝大家考博顺利,读博顺利!
最后编辑于 2022-05-22 · 浏览 4.9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