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零食”
题记:五岁小朋友住院半月多之后终于可以带药出院了,因为疫情原因,为了方便出院后随访和复诊,就和孩子爸爸互加微信。
偶然间看到朋友圈里孩子父亲的朋友圈,让我感慨万千:朋友圈里孩子父亲把床头摆放的一堆药戏说成小朋友的零食。

病史:“皮疹20余天,发现颈部肿块10天,发热3天。”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风团样皮疹,部分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痒感明显。无发热,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腹泻。病初未重视,未诊治,皮疹无明显好转。两周前就诊,我院皮肤科给,予富马酸氯马斯汀口服液治疗1周,皮疹明显消退。10天前发现患儿右颈部有一肿物,约鹌鹑蛋大小,局部皮肤红,触之皮温高,有压痛。再次就诊我院门诊,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治疗至今,颈部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触痛缓解,局部皮肤不红,皮温下降。入院前3天,患儿出现发热,热峰2次/日,38.9℃,口服布洛芬退热,体温可降至正常。
发病一来,患儿神志清,精神好,饮食睡眠正常。
入院查体:颜面部水肿,神志清精神可颈部可见散在红色斑疹,不突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有抓痕。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右侧较大者约3×3厘米,无压痛,局部皮肤不红,皮肤正常活动度可。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肝脾不大。
入院前辅助检查:
颈部淋巴结超声:颈部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结炎,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CRP12.1mg/l,SAA29.32mg/l。
初步诊断:
1、上呼吸道感染;
2、颈部淋巴结炎(发热、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
3、荨麻疹。
鉴别诊断:
1、坏死性淋巴结炎;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疗过程:
1、抗过敏、对症治疗:免鱼虾蛋奶饮食、维生素C、碳酸钙D3咀嚼片、依巴斯汀片。
2、抗感染:患儿既往头孢皮试阳性,现有皮疹,故予克林霉素、阿糖腺苷治疗3天,仍发热,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4.11x10ˇ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1%,HGB107g/l,CRP24mg/l,血沉35mm/h,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故联合氨曲南加强抗感染。
加用氨曲南后,热峰升高达40度,伴寒战,腹部皮疹发热时明显,用1天后停用氨曲南,换用头孢唑肟。
入院第5天,仍发热,热程已超过一周,PPD阴性,送检血培养、疟原虫抗体谱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均阴性。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13.94x10ˇ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9%,HGB106g/l,CRP26.99mg/l,网织红细胞计数0.01。抗O正常,淋巴细胞亚群正常。
入院第9天,仍发热,热峰39度,无杨梅舌,无口唇皲裂,指趾末端无脱皮,卡疤无红肿,不典型川崎病?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正常。入院第13天,调整抗生素为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
结缔组织病?抗体谱15项抗核抗体阴性,类风湿筛查阴性,ANCA阴性。
3、荨麻疹反复:总IgE正常。过敏源20项阴性。抗感染、抗过敏对症治疗后,颈部淋巴结缩小,但是腹部皮疹再次出现,痒感明显。皮肤科会诊诊断荨麻疹,继续给予外用药对症治疗。
4、炎症指标高升:入院时血沉增快(35mm/h),住院第7天血沉50mm/h。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1423.6ug/l。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为主。
5、眼睑水肿、乳酸脱氢酶高、低蛋白血症之谜:患入院时,眼睑颜面部水肿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实验室检查结果EB病毒检测免疫荧光法均阴性,EB病毒定量阴性,不支持该诊断。
眼睑、颜面部水肿应考虑低蛋白血症有关?
入院时血清白蛋白26.6g/l,乳酸脱氢酶780u/l,尿常规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住院第12天,血清白蛋白27.8g/l,乳酸脱氢酶616u/l,CK正常。BNP正常。
疑难病例讨论:
1、发热、荨麻疹样皮疹、淋巴结肿大、乳酸脱氢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没有明确的感染感染病灶,曾经有几天患儿口腔上颚粘膜出现红色斑点样改变,是疱疹性咽峡炎吗?
3、低蛋白血症能用营养摄入少、毛细血管渗漏解释吗?
4、荨麻疹只是一个简单的荨麻疹吗?伴有荨麻疹表现的疾病还有哪些呢?
5、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面部皮肤潮红,是幼年皮肌炎吗?肌炎中有一部分激酶是可以不升高的,会是幼年皮肌炎吗?
6、发热原因未名,骨穿还是要做的。










最后编辑于 2023-08-04 · 浏览 6.9 万 · 64人已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