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过的文章,关于特殊类型的胎盘,分享给大家
临床所见的7种特殊胎盘
球拍状胎盘
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形似球拍,发生率为 0.1%~15%。这种胎盘本身并无特殊临床意义,属于胎盘发育异常,形成原因至今不明。
脐带长在边缘,不影响母体和胎儿之间的营养需求和血供,绝大多数都是在分娩后检查胎盘发现。
对胎儿没什么影响,如果产检没有异常,可以顺产。但如果脐带附着处的胎盘位于宫颈内口,分娩时胎先露会压迫脐血管,容易造成胎儿窘迫甚至死亡,产时应密切监测产程和胎心变化。

02帆状胎盘
脐带附着于胎膜上,脐血管在未进入胎盘时已经发生分支,血管经胎膜呈扇形分布进入胎盘。
帆状胎盘的发生率在 0.24%~1.8%,具体机制不明。有研究显示与妊娠次数有关,在多胎妊娠中,发生率增加约 10 倍。
与正常脐血管不同,帆状胎盘附着的脐血管表面缺乏华通胶,仅包裹一层羊膜,又得不到胎盘的保护,因此容易受压或破裂。
帆状胎盘一旦确诊,应加强对胎儿的监测,但帆状胎盘本身并非产科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若产时出现胎心监护异常、胎儿窘迫,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03副胎盘
在主胎盘的周边 (至少 2 cm ) 一段距离内有一个或数个胎盘小叶发育形成,其胎膜、血管与胎盘相连,通常对母体和胎儿没有不良影响。
若相连的血管恰恰位于子宫内口,就形成前置血管 , 一旦膜上血管破裂,致胎儿窘迫甚至死亡。
若副胎盘偶附着于子宫下段,则引起前置胎盘的表现。注意,主胎盘娩出后若副胎盘残留宫腔,可致产后出血和感染。

04膜状胎盘
膜状胎盘极其罕见,发生率约为 1/3000,可分为部分膜状胎盘和全部膜状胎盘。
由于包蜕膜血供丰富,使平滑绒毛膜不退化,孕卵被一层功能绒毛包绕 , 形成面积大而薄的胎盘,超声下可见到胎盘面积较大,占据宫腔壁 2/3 以上,胎盘极薄。
该类胎盘因面积大易发生低置 , 造成孕晚期产前少量出血。
大而薄的胎盘营养供应不足,易使胎儿流产、早产甚至胎死宫内。
孕妇易发生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厚薄不均,最薄处如纸,缺乏绒毛组织,面积较大。

05环状胎盘
这种胎盘在肉食动物中较为常见,但是在人类中罕见。
胎盘围绕孕卵形成一个环状,宫底及宫颈两极均为胎膜,形成一个环状胎盘。
非常容易导致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甚至发生胎盘植入,通常需要手术分娩,极少能够自然分娩。


06轮状胎盘
又称轮廓胎盘,是指胎盘的胎儿面中心内凹,周围环绕增厚的灰白色环,环是由双折的羊膜和绒毛膜构成,其间有退化的蜕膜及纤维。发病率不到 l/6 000;
轮状胎盘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为胎盘边缘呈环状或片状向羊膜腔突起,内部回声与胎盘实质回声相似,如有梗死或出血者,内部可见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
轮状胎盘常出现产前出血,与胎盘早剥、胎盘胎膜黏连、早产、IUGR、胎儿畸形、围生儿病死率增高有关。
妊娠 38 周前, 轮状胎盘以静卧保胎为主, 防止早产。如发生较晚, 甚至在产时, 可加速产程, 但须注意胎儿窘迫。第三产程时警惕胎盘、 胎膜残留。产后应详细检查胎盘、胎膜。患者孕 25 周超声图像显示轮廓胎盘,箭头指羊膜腔突起的环状胎盘边缘图 2 轮廓胎盘外观箭头指胎盘胎儿面周边环状干酪样坏死灶

07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胎盘
TTTs 是单绒毛膜双胎特有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10%~15%。
胎盘浅表主要存在 3 种吻合血管,动脉-动脉吻合 (A—A)、动脉-静脉吻合 (A.V)、静脉-静脉吻合 (V—V)。TTTs 与非 TTTs 胎盘相比,A-A 吻合明显减少,说明 A-A 吻合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脐带帆状附着已成为 TTTs 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帆状附着时胎盘边缘胎膜血管受到压迫,造成累及胎儿供应血流量降低,出现血管交通不平衡。目前超声可以寻找脐带胎盘附着,并显示脐血管走向,从而达到预测的目的。
目前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血管交通支是 TTTs 最主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将胎儿镜置入羊膜腔内进行系统检查,确认胎膜分隔的部位、两胎儿间胎盘吻合血管的数量及类型,再置入激光光纤进行血管交通支凝固。但存在胎膜早破、胎死宫内、母体低血压、血液稀释等并发症。

图 1 双胎脐带均边缘胎盘附着,双胎胎盘血管分布为平行型
图 2 双胎脐带均边缘胎盘附着,双胎胎盘血管分布为交错型
图 3 左侧胎儿脐带边缘胎盘附着,右侧胎儿脐带中央胎盘附着,双胎胎盘血管分布为混合型
图 4 双胎脐带均中央胎盘附着,相距 1 cm,血管分布成羊膜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