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打卡day05 | 内蒙古中医内科学(副高)[代码:071]备考日记~“咳嗽”整理笔记
咳嗽整理笔记
咳嗽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表现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西医学中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均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素问·咳论》对咳嗽病因的认识,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咳嗽:1.外感淫邪和内伤咳嗽:2.饮食不节;3.情志内伤;4.肺脏自病两大类。
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

内伤咳嗽若治疗不彻底或迁延难愈,日久则导致肺脾肾等脏腑亏虚,痰浊、水饮、气滞、血瘀互结而演变成肺胀,预后相对较差。
咳嗽按时间分为三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鉴别诊断1.肺痨 ;2.肺胀
【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临床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常伴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若素有寒饮伏肺,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可改投小青龙汤。
2.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风热征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3.风燥伤肺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若属温燥伤肺重证,可改投清燥救肺汤;若为凉燥犯肺,可改投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痰多色白,黏腻或稠厚成块,每于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胸闷脘痞,纳差乏力,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
临床表现:咳嗽气粗,喉中可闻及痰声,痰多黄稠或黏厚,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夹有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常伴有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
临床表现: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引胸胁作痛,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代表方: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虚
临床表现: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质黏色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常伴有日渐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辨证,应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风邪亦可单独犯肺,邪客于肺络,气道挛急而致咳嗽,治宜疏风宣肺,解痉止咳,可选用苏黄止咳汤。若出现阵发性呛咳,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此为胃气上逆,痰浊中阻,肺胃失和,肃降无权所致,辨证当属胃气上逆证,治宜和胃降逆,止咳化痰,可选用旋覆代赭汤和半夏泻心汤。


【预防调护】注意四时调摄,积极锻炼,饮食调理,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御邪抗病能力。咳嗽的预防,应注意气候的变化,做到防寒保暖;饮食不宜肥甘厚味,或辛辣过咸,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