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奔逸和思维破裂的鉴别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用“乱”字形容处在急性期的、以兴奋话多、行为多、无法理解的怪异言语为主要特点的病人。这类病人在初期接触的时候,我们常常很难去判定患者的思维障碍是哪一种,特别是在怀疑患者到底是思维奔逸还是思维破裂的时候,分不清楚,进而也无法判断患者是属于双相障碍还是精神分裂症。
说到这里,可能也有人会疑问: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不是还有很多其他表现的吗,无法判断患者是思维奔逸还是思维破裂,还可以寻找别的证据去考虑诊断,又不是要依靠这两个症状来诊断。
说是这么说,可能大家在临床上面临具体的病人才会意识到:当一个言语多且乱、行为多且乱的病人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可能无法获取到其他有效的精神检查信息吧...所以,此时如果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属于哪种思维障碍,对于早期明确诊断的确很有意义。
好了,废话不多述,开启正题。
思维破裂指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思维奔逸指患者的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速。可以观察到患者说话的语速快,语量多,语调高,甚至产生随境转移、音联、意联等现象。
但是,当患者的思维奔逸过于严重的时候,在接触者看来,常会表现出类似于“思维破裂”的样子。这可能是由于:(1)捡:患者的联想太快、说话速度赶不上联想速度,所以患者每想到四句话会捡一句说出来,由此听者听到的内容可能前后句之间没有逻辑联系,类似思维破裂。
(2)短:患者的联想过快,有时会将脑子里想的一个完整的句子,压缩语句成词语或短语说出来,听起来甚至有点“语词杂拌”的味道。
(3)变:患者的音联、意联过多,谈话主题切换太快,也给人思维破裂的感觉。
那么,我们在临床上怎么做才能去初步区分患者是哪种情况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完整记录/录音患者所说内容,逐字推敲,寻找音联意联。如果找到了典型的音联意联,就是思维奔逸,如果通过分析患者大量的说话内容(特别是自主表达的内容),也找不到音联意联,那就是思维破裂。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喻东山主编《精神病症状学》。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470